意昂体育

苏联这个国家真是够奇葩的。签协议的时候比谁都积极,撕协议的时候比谁都果断。这前后不到一年的功夫,态度变化之快,让人不得不怀疑他们是不是把国际条约当成了可以随便撕掉的卫生纸。 1918年3月,刚成立的苏联政府被逼得没办法,只能和德国人签了《布列斯特条约》。这份条约的内容简直让人心疼:126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说割就割,6200万人口说丢就丢,还得赔偿60亿马克。当时苏联的领导人估计心里都在滴血。 可是你猜怎么着?德国人在西线打败了,苏联立马翻脸不认人。1918年11月13日,也就是德国宣布投降后的第

意昂体育

热线电话:

意昂体育

签订的协议如同厕所里的纸:细数那些苏联撕毁的各种协议

点击次数:108发布日期:2025-08-25 17:55

苏联这个国家真是够奇葩的。签协议的时候比谁都积极,撕协议的时候比谁都果断。这前后不到一年的功夫,态度变化之快,让人不得不怀疑他们是不是把国际条约当成了可以随便撕掉的卫生纸。

1918年3月,刚成立的苏联政府被逼得没办法,只能和德国人签了《布列斯特条约》。这份条约的内容简直让人心疼:126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说割就割,6200万人口说丢就丢,还得赔偿60亿马克。当时苏联的领导人估计心里都在滴血。

可是你猜怎么着?德国人在西线打败了,苏联立马翻脸不认人。1918年11月13日,也就是德国宣布投降后的第二天,苏联就宣布这份条约作废。那速度快得,好像生怕别人不知道他们在耍赖似的。

说好的割地赔款呢?苏联军队二话不说就开进了那些被割让的土地。至于那60亿马克的赔款,更是连提都不提了。这操作简直把”翻脸不认人”演绎到了极致。

时间一晃到了1932年,苏联又开始和芬兰眉来眼去了。《苏芬互不侵犯条约》签得那叫一个郑重其事。条约里写得清清楚楚:双方保证互不侵犯,和平解决争端。1934年,两国还很亲热地把条约延长到了1945年。

芬兰人当时肯定觉得这下安全了。毕竟有了条约保护,大邻居应该不会欺负小国家了吧?

结果呢?1939年11月26日,一个叫麦尼拉的小村庄发生了炮击事件。苏联指着芬兰的鼻子说:这事是你们干的!芬兰人一脸懵逼:我们什么时候干过这事?

苏联可不管那么多。条约?什么条约?1939年11月30日,23个师45万大军直接越过边境,把芬兰人打了个措手不及。那份刚延长不久的互不侵犯条约,就这样被扔进了垃圾桶。

更绝的是波罗的海三国的遭遇。1920年,苏联和爱沙尼亚签署《塔尔图和约》的时候,那叫一个信誓旦旦。条约上白纸黑字写着:苏联”永远”放弃对爱沙尼亚领土的权利主张。

“永远”这个词多有分量啊!结果到了1940年,苏联的”永远”就变成了20年。波罗的海三国一夜之间就被”请”进了苏联大家庭。那些政府官员被迫辞职,新的”人民代表”粉墨登场,整个过程进行得行云流水。

苏联这套操作真是让人叹为观止。表面上看起来合法合规,实际上就是赤裸裸的占领。还美其名曰是”人民的选择”。

1941年4月13日,苏联又玩了一出新花样。和日本签署《苏日中立条约》,有效期五年。这份条约的内容很有意思:两国互相承认对方的势力范围,苏联承认满洲国,日本承认蒙古。

苏联打的什么算盘呢?德国人马上就要打过来了,这时候绝对不能两面作战。和日本人握手言和,专心对付西边的威胁,这账算得倒是挺精明的。

条约签署后,苏日两国确实相安无事了四年。德国人和苏联人在欧洲打得死去活来,日本人和美国人在太平洋杀得昏天黑地,但苏联和日本之间却保持着诡异的平静。

可是到了1945年8月,形势完全变了。德国已经投降,日本也撑不了多久了。苏联一看时机成熟,立马撕毁条约对日宣战。那速度快得让人怀疑他们是不是早就准备好了。

红军越过边境,几天功夫就把日本关东军打得稀里哗啦。苏联不仅收回了1905年丢失的所有领土,还顺手牵羊拿走了南千岛群岛。这买卖做得,简直是稳赚不赔。

苏联这些年的协议政策,可以用八个字来概括:有利则签,不利则撕。什么国际信誉,什么道德约束,在国家利益面前统统靠边站。

最讽刺的是,苏联后来在纽伦堡审判中,还把《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当成控诉德国的证据。好像自己从来没参与过制定这份条约似的。这脸皮厚度,也真是没谁了。

1989年8月23日,200万波罗的海民众手拉手组成了一条600多公里的人链。这条”波罗的海之路”不是什么浪漫的行为艺术,而是对苏联50年协议政策的愤怒控诉。

站在人链上的每个人心里都明白:那些被苏联撕毁的条约,那些被背叛的承诺,是时候算账了。苏联政府面对这场示威,除了嘴上抗议几句,什么实际行动都没有。或许他们也知道,欠的债总是要还的。

6个月后,立陶宛宣布独立。接着是拉脱维亚、爱沙尼亚。到了1991年,苏联自己都解体了。那个曾经可以随意撕毁条约的超级大国,最终也没能逃脱历史的清算。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继承了这笔信用债务。那些曾经被苏联欺骗过的国家,对俄罗斯的任何承诺都半信半疑。波罗的海三国独立后,第一件事就是加入北约,仿佛要用西方的保护来抵御来自东方的不确定性。

从1918年到1991年,苏联用73年时间向世界展示了什么叫”协议如废纸”。每一次背叛都让国际社会的信任减少一分,每一次食言都让自己的信誉受损一分。最终,当信任彻底破产的时候,这个庞大的帝国也就走到了尽头。

现在回过头看,苏联的那些协议操作确实在短期内获得了不少好处。但长远来看,失去的信任比获得的利益要宝贵得多。当一个国家的承诺变得毫无价值的时候,它在国际社会中就成了孤家寡人。

你说,一个连自己签字都不认账的国家,还能指望别人相信它什么?国际关系中的信任一旦破裂,修复起来比重建一座城市还要困难。苏联用血淋淋的事实证明了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