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梦确定以运动员身份回归,作为全运会女单4号种子在澳门亮相,首轮对阵孙铭阳,她用行动回应退赛与商业争议
说白了,陈梦的这次复出不是“象征性露个脸”,而是把重心拉回赛场
她在济南恢复系统训练,11月7日至20日将代表山东队出战女单、女团,全运会单打签表也出了,她分在5/8区,首轮碰孙铭阳,赛程一上来就不松口气的那种
这一步相当关键,等于把“半退役”的猜测直接架到赛场去检验
这段风波起因很具体
2024年底,WTT赛程密集,未参赛就要面临高额罚款,陈梦和樊振东、马龙一同宣布退出国际排名
运动员被赛程逼着跑,年龄和身体是绕不过的关
根据当时规则,即便是开赛前一周退赛,也要付5000美元罚款,折合人民币三万多,连环赛一密,成本和风险都叠加
当你无法按系统节奏参赛,世界排名、积分、参赛门槛会一起下滑,奥运路径也随之变窄
于是,一句“半退役”的标签就被贴上来,外界声音一多,人的心态很难不受影响
退赛之后,樊振东选择去德甲联赛保持手感,压力大但对抗强,节奏清晰
陈梦则在一个阶段更多出现在商业活动和综艺里,争议就从这里起
问题的核心不是“能不能上节目”,而是“能不能把训练的系统性抓回来”
她在今年5月录制《是女儿是妈妈2》,正面回应不想退役,同月工作室上线,表达了仍想在赛场上的态度
她不是消失,她是在寻找继续打下去的方式
不过竞技体育很诚实,状态靠训练,心理靠比赛,外界的嘈杂再多,最后都要回到球台前
真正的转折点出现在11月4日
央视体育的采访里,陈梦和邓亚萍坐在一起,前辈一句“珍惜当下、享受比赛”,对着她也对着同类处境的运动员
这不是虚头巴脑的鸡汤,是从赛场走出来的职业建议
邓亚萍说,既然还能打、愿意打,那就尽情享受过程,不必过度在意输赢和外界声音
当一个人的选择被讨论得太久,最需要的其实是把注意力从“别人说什么”移回“自己要做什么”
这话落地很快
全运会的签表刚公布,场地在澳门,赛制采用巴黎奥运会团体模式,五场三胜,含一场双打和四场单打,上场三人每人最多打两场,都是五局三胜十一分制
全运会向来被业内称“拿单打比世界冠军还难”,竞争密度、心理压力一点都不轻,历史上同时拿到全运会和奥运会男单金牌的也就马琳、马龙、樊振东三人
把赛程难度放在这儿,就知道复出选在这个窗口,不是容易的路
行业背景也在动
2025年初,WTT针对强制参赛、罚款等争议做了改革,取消大满贯强制参赛要求,改为邀请制,允许运动员每年两次豁免参加冠军赛,并加码双打100万美元奖金、提升总决赛奖金
这让运动员有了更多“合理选择”的空间,复出不再等于无脑满勤
中国乒协也发布文明观赛倡议,明确禁止侮辱谩骂、抵制网络暴力
赛场要讲技战术,网络要讲边界,这些改变给陈梦这样的选择提供了更稳的土壤
把镜头拉近点,训练场上的陈梦更像回到熟悉的节奏
队友说她这两周话不多,热身结束总要用毛巾在手心擦两下,发球前站位比以前更沉,节奏慢半拍但更稳
状态不是一场友谊赛能证明全部,但中泰友谊赛3:0帕拉南,起码说明她没有离开训练太远
说白了,复出看三件事:手感、对抗、心理
手感可以练,对抗要靠比赛,心理要靠一场场打回来
选择的分叉口上,从来都有人走不同的路
案例摆在那儿,张继科当年受腰伤影响后,商业活动密集、系统训练跟不上,2019年被证实退役,最终远离赛场
这不是指责,是提醒:当训练断了链,竞技目标会迅速塌陷
反过来,波尔在36岁还能在世界杯连胜林高远、马龙,靠的是持续投入、节奏稳定,成了“常青树”
一边是商业优先带来的退出,一边是赛场坚守带来的延长,职业后期的选择,差别就从每天怎么安排开始
这次全运会不止关乎陈梦一个人
男团签表是“死亡之组”,上海队樊振东、许昕,北京队王楚钦、马龙在A组对撞,37岁的马龙以乒协副主席与运动员双重身份第六次参赛,专注男团冲冠
国乒的整体竞争氛围本身就很“卷”,可贵的是大家都在赛场上卷
2025年10月,WTT中国大满贯国乒包揽五冠,王楚钦、王曼昱分获单打冠军,亚锦赛又拿下男女团体,这个底盘,是陈梦选择复出的真实参照系
她要面对的不是空白赛场,而是一个越来越难的队内外对抗
有人会问,复出是为了“冲满贯”吗?
更扎心的是,这个问题有时候比比赛还吵
如果能冲到更多荣誉,当然是锦上添花;
如果冲不到,她也需要一个不留遗憾的离开姿态
在综艺里她说不想退役,到了赛场上她给出的是“先把这届打好”的回答
这个回答很普通,但很职业
人生最实际的选择就是把目光盯在眼前的赛季而不是遥远的终点
从现实路径看,全运会是一次压力测试
打好了,2028年的奥运路线不是没有可能;
打一般,至少明确了状态所处的位置
关键是别被外界拉着跑,训练、比赛、恢复,三个环节稳住了,才谈得上目标与节奏
中国乒协的文明观赛倡议也在为这种稳定护航,观众的热情需要边界,运动员的情绪需要空间
当赛场更干净,比赛本身才更精彩
当然,争议不会一夜消失
有人喜欢她的洒脱,有人质疑她商业活动太多,这些声音在社媒里来来去去
胜负之外,运动员也是普通人,焦虑、犹豫、想清楚再上场,都是合理的
对陈梦来说,最要紧的是把自己放回训练的秩序里,把比赛当成生活的一部分,而不是对外解释的工具
当她站上澳门的台面,发出第一球,争议就暂时退场,比分会说话
最后想留一句话给这件事的核心:热爱是运动员最硬的护甲
它不会帮你躲过所有失败,但会在你犹豫的时候推你一步
陈梦选择返回赛场,是把话说清楚的方式,也是对自我节奏的重建
珍惜当下、享受比赛,这不是口号,是对抗不确定性的最靠谱方法
当她在济南继续备战、在澳门开启首轮
我们关心的,不该是她有没有“完美剧本”,而是她有没有把今天打得像明天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