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秋,赣江寒光。
一位银发披肩的老人,身着一件深色调的厚外套,独自一人矗立于南昌滕王阁临江的回廊之上。
江涛轻抚,将枯黄落叶卷起,撞击于栏边,细微的哗哗声宛如他此时激越的心跳,彼此共鸣。
—— 那一时期,有关他的传闻已在江西官场悄然流传了长达半月之久。自沈阳至南昌,不论是在省政府的高耸大楼,还是在政协的庭院深处,无人再敢像往昔那般,在谈笑间称呼他为“唐主席”。
南昌百姓常说:“登临滕王阁,俯瞰赣江之水,便能一窥世间十年间的沧桑变迁。”
他目光凝重地注视着江水滚滚东流,思绪不禁回到了三年前,那时他初任江西省政协主席,在全省政协会议上庄严宣誓:“我的身心与情感,已与江西的每一峰每一水融为一体。”
在赣江之畔,那些言辞依旧在空中飘渺回响,但由他和宣敏洁共同构筑的利益之网,早已在这片山水之间织就了一张密不透风的死结,牢牢地束缚着彼此,难以挣脱。
—— 潜藏于代持者名下的34家公司,以及借助“零成本投入”与“虚夸估值”手段所集聚的巨额资金,宛如沉睡于江底的淤泥,正逐渐浮出水面,进入公众的视野。
今日,距离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公布审查通报的日子尚余三个月的时日。秋风中的丝丝凉意,似乎比往年提前了些许。
01 知青档案:青田笔杆子
那一年,1977年,浙江青田的石溪公社稻田里,一位年仅16岁的少年唐一军正低头,辛勤地挥舞着镰刀,割着稻谷。
汗水浸渍着大地,手中的镰刀因反复磨砺而闪烁着夺目的光芒——然而,相较于镰刀,他更谙熟于握笔的技艺。
在那个知青小队,唐一军凭借其“文化人”的独特身份而声名鹊起。
公社宣传栏上那醒目的标语、生产队年终的总结报告,还有农家门前的春联,都饱含着他的文字魅力。有人戏谑道:“这年轻人,笔下的文字锐利无比,宛如一把锋利的镰刀。”
鲜为人知的是,这份“锐利”竟成为他日后步入官场的“敲门砖”。
鲜为人知的是,数十年之后,这“笔杆子”竟与另一人的“算盘”巧妙交织,共同编织出一系列令人瞠目结舌的腐败账目。
在这三年的知青生涯中,他频繁往返于青田、丽水、永康三地的公社之间,历经辗转与漂泊。
白昼里挥汗田间,夜晚则倾心研习《政治经济学》,笔记本上密密麻麻地记录着“为人民服务”的教诲。
1980年,荣膺“优秀知青”称号的他,怀揣这份荣誉重返故土,因之得以被委以重任,分配至丽水地委党校担任资料员一职。
党校的图书角成为了他心灵的“补给站”,每当他人悠然品茶闲聊之时,他则专注于深入研读各类理论著作。
下班后,他修改党校校刊稿件。
1984年9月,随着浙江省委党校理论本科班的录取通知书轻抚掌心,周围的人们不禁由衷感叹:“这位青年,未来必成大器,必将从丽水走向更广阔的天地。”
那钢笔尖在纸面上划过的细微沙沙声,竟奇迹般地成为了他开启体制之门的金钥匙。
彼时,世人未曾料及,那扇门后,不仅孕育着光明的仕途,更隐藏着一条由权力与金钱交织而成的歧途。
第二章:省委大院的“智士”
1986年,正值风华正茂的唐一军,年仅25岁,站在浙江省委宣传部大楼的门前,紧握着手中的报到证,心中满是期待与激昂。
在这间虽不宽敞的办公室里,堆满了各式文件和政策汇编。正是从这里,他开始了基础性的“文件校对”工作,却在每一个细节中巧妙地捕捉到了“展示才华”的契机。
—— 面对领导随口点出的“理论热点”,他立即采取行动,于次日便递交了一份内容详实、篇幅达万字的深度分析报告。
省委即将出台的“发展报告”,他毫不犹豫地牺牲个人休息时间,夜以继日地精心研磨,提出了多轮细致的修订意见。
五年岁月如梭,他历经磨砺,从一名干事晋升为主任干事,办公桌的摆放也从角落迁至了窗畔。
1992年,我有幸被调至省委办公厅,担任秘书一职。当时,一位资深的领导语重心长地对我叮嘱道:“在这里,你必须学会聆听,熟练掌握记录技巧,更重要的是,要勤于思考。”
铭记此言。
在省委办公厅度过的五年岁月中,他逐渐磨砺成一位精通领导意图的得力助手。
若领导倾向于清晰的汇报风格,不妨将相关资料梳理成简洁的“一二三”式要点。
领导深知基层实地考察的重要性,他总能在事前对市县情况做足功课,甚至连各个村庄的茶园面积也铭记于心。
在那年37岁之际,他荣获晋升,跻身正处级秘书的行列,成为办公厅中最为年轻的一批正处级干部之一。
他说自己“运气好”。
鲜有人留意,他的办公室内灯火辉煌,直至夜深人静之时。
笔记本记满重点。
彼时,无人预知这份起初的“诚挚”之心,竟在日后演变成攫取权力的“心计”,最终沦为宣敏洁构建“影子商业帝国”的阶梯。
第三章 智力角逐:宁波至辽宁的“晋级之旅”
1997年的炎炎夏日,舟山市委秘书长一职的任命文件,见证了唐一军同志迈向省委大院之外的第一步坚实足迹。
码头观货轮过往。
“舟山港口应立志成为浙江的‘海上通衢’。”
那几年,他做了很多实事。
—— 积极推进港口基础设施建设的重大项目,为渔民拓展渔业产品销售途径提供有力支持。本人亦亲赴前线,带领团队赴上海进行合作洽谈。
2000年,在荣升舟山市委常委之际,当地渔民赠与他一面锦旗,他将此作为至宝,悬挂于办公室最为显眼之处。
权力游戏,难以收场。
2002年,他正式调任浙江省纪委,从此投身于侦办一连串违纪案件的征程。在这些卷宗所记录的“腐败篇章”中,本应成为他内心的“警钟”,但他却私下里记下了“权力寻租”的种种手段。
—— 自2005年他踏入宁波新岗位以来,这些技巧早已演变为他实实在在的“敛财之道”。
2005年,唐一军同志正式就任宁波市市委副书记,并兼任市纪委书记一职。
彼时的宁波,房地产市场一片繁荣,他的妻子宣敏洁亦刚刚涉足商界,手中紧握着几张崭新的公司营业执照。
—— 实际上,这些公司的实际控制权由她掌握,但在工商注册的资料上,却以代持人的身份出现。
“目前那家房地产开发企业正需寻找一处土地,能否帮个忙,代为询价?”
唐一军凝眸审视着方案上所标注的建设用地指标,沉思片刻,遂拿起电话。
进一步的调查结果显示,宣敏洁并未在该项目中进行任何资金投入,仅凭唐一军的一席言辞,便以“退出项目股权对价”的名义,轻易地获得了500万元收益。
唐一军在审讯中辩称:“鉴于我长期在外地工作,对家庭关怀不够,因此我默许了妻子对企业创业投资的尝试。”
然而,他所未明言的真相是,这种“默许”实则是对市纪委书记职责的严重违背。
更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在这段时间内,他竟然与当时担任象山县委书记的周江勇建立了联系。
浙江省前省委常委、杭州市前市委书记周江勇,宁波籍贯,于2021年受到调查处理。其胞弟周健勇通过商业途径,与周江勇共同编织了一个“一家两制”的腐败网络,涉及受贿金额高达1.82亿元人民币。
周江勇利用职务之便,为其胞弟的企业谋求私利,而其弟则假借“借款”之名,非法接受商人的贿赂。最终,周江勇因犯下重大罪行,依法被判处死刑缓期执行。
宁波腐败案爆发
—— 唐一军及其夫人,被赞誉为“夫妻档”,他们通过投身房产项目及股权交易等领域,积累了丰厚的财富。
周江勇兄弟,被誉为“兄弟档”,其盈利之道主要依托于工程承包与土地审批领域。
他们在宁波的官场中相互映照,对权力的“游戏规则”运用得纯熟自如。
2007年,唐一军肩负宁波市委副书记的重任,亲自推动“平安宁波”的建设进程。得益于其不懈努力,当地犯罪率显著下降,媒体纷纷对他给予高度评价,尊称他为“铁腕书记”。
鲜为人察的是,他那“铁腕”的作风,既服务于维护社会秩序,同时也为宣敏洁的“影子”企业铺设了发展的道路。
—— 宣敏洁所创办的动漫公司,其真实市值不过区区410万元,却人为炒作至6000万元之巨,从而吸引了商人投入1200万元资金,换取了20%的股权。然而,超出实际价值的那部分资金,实则源自对唐一军权力的一种利益输送。
2013年,年满五十二岁的唐一军站在省级政府的演讲台上,语气坚定地强调:“我们务必成为一名清正廉洁的干部,全心全意投入到实实在在的工作中去。”
台下的欢呼声此起彼伏,他面露憧憬,目光中透露出对更高层次权力的渴望。
近些年,宣敏洁的商业版图不断扩张,她所领导的一家初创企业吸引了科技巨擘的目光,并成功获得了450万股的原始股。
唐一军再次动用职权之便,为该公司助力其顺利踏入资本市场。最终,借助这笔原始股的转让,他个人获利高达4000万元。
2017年,唐一军肩负重任,被任命为辽宁省省长,开启了其跨省调任的新篇章。
踏上征程之际,宣敏洁严谨细致地对34家企业的账册进行了逐一整理,并将它们安全地存放在了保险柜内。
—— 其中,15家是在十八大之后新成立的。每一家都宛如一个“隐秘的囊袋”,静候着将权力换来的利益逐一吸纳。
站在辽宁卫视的镜头前,唐一军语气坚定地誓言:“我们定将使这古老工业重镇焕发新生。”
那时的他,早已决然将“干净”二字从笔记本上划去。
宣敏洁亦将“忠诚”二字,从对组织的庄严承诺中予以去除。
第四章 腐败的缩影:辽宁与江西的“利益纠葛之网”
在辽阔的辽宁高速公路上,一位建筑企业的领航者紧握着方向盘,心中默默核算着账目。
—— 若欲承接该高速公路的建设工程,首要之事便是拜访宣敏洁。
经过一番波折,他最终成功联系到了宣敏洁的代持人,并大方地赠送了巨额的财物。紧接着,项目的招投标过程发生了显著的转变,他的公司也顺理成章地赢得了中标的殊荣。
随后的纪检监察公告披露:唐一军利用职务带来的权力,擅自对该企业伸出援手,而宣敏洁则担当起“穿针引线”的关键角色,二人紧密协作,毫无裂痕。
在辽宁省,唐一军不仅投身于高速公路建设项目的开发,而且巧妙地运用个人关系,在沈阳的一处工业园区内展开了活动。
—— 一旦削减关联企业的土地出让金,便涉及数千万元的巨额款项。
国有资产如同涓涓细流,不经意间流向了私人腰包,然而在省政府的重要会议上,他郑重地宣告:“必须坚决守护国有资产的坚固壁垒。”
宣敏洁默默地在幕后操作,悄无声息地将这些“节省下来的”资金,
借助隐秘的股权代持和资金拆借策略,资金悄然流入个人账户。
2023年,唐一军正式就任江西省政协党组书记及主席一职。
此次调动属“非正常调整”。
—— 在二十大代表的选拔环节中,鉴于其身上存在诸多不足,他从司法系统的核心岗位被调至政协的边缘位置。这一变动,显然是组织对其发出的一种警示,这一点,众人都心知肚明。
唐一军对此事并未过分在意,反而萌生了一种错觉,误以为“二线岗位更为稳妥”。因此,他依旧代为管理宣敏洁那些所谓的“影子公司”。
自2022年起,中央办公厅发布了《领导干部配偶、子女经商办企业管理规定》,随后,组织部门亦要求领导干部须如实披露其亲属经商的相关信息。
唐一军手持申报表,彻夜未眠。
事故一经发生,宣敏洁直言不讳:“我们团队在组织忠诚度和坦诚度上有所欠缺,申报环节中我们对事实真相有所隐瞒,并借助代持手段予以掩饰。最终股权归属追溯至自然人,却唯独缺少了我的名字。”
最终,他们在申报表中勾选了“无相关情况”,此举使得34家公司的秘密显得愈发神秘莫测。
2022年下半年,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的调查队伍抵达了南昌。
山雨欲来,
他们开始暗中勾结,将非法所得兑换为外币,并秘密储存。他们甚至不惜伪造所谓的“工作笔记”,试图将他们的腐败行径粉饰为“常规的工作沟通”。
宣敏洁在事后深感懊悔:“将企业管理的方法误用于遮掩权钱交易,这无疑是刻骨铭心的教训。”
然而,当时他们心中尚存一线侥幸,以为多年磨砺出的“隐身术”足以让所有人视而不见。
纵使沉睡者如何尽力装作入梦,也终究难以避开清醒者锐利的视线。
—— 调查组手持大数据这一“照妖镜”,悄然降临。
05 终局:赣江退潮,秦城近矣
2024年4月,与预想相较,立案审查的通知虽迟至一步,却带着更加坚定的决心,最终落至唐一军的案头。
此次,专案组并未被工商登记的表面现象或代持协议所迷惑。
他们搜集了超过百家企业的工商注册信息。
分析资金流向。
大数据穿透
逐步厘清宣敏洁旗下34家“影子公司”之间错综复杂的关联链条。
——究竟哪家公司的资金,悄然流入唐一军家属的银行账户?
何家企业的项目审批流程中,留下了唐一军曾进行沟通的记录。
哪家公司存在股权代持利益输送?
全都清清楚楚。
“一家两制”谎言被戳穿。
唐一军将公共权力转化为家庭的经济“经营资本”。
宣敏洁担任市场化接线员。
借助虚假的投资与股权交易等合法外衣,实则暗中从事腐败勾当。
这套表面看似精巧的把戏,在浩瀚的数据汪洋之中,却暴露出漏洞百出的尴尬局面。
审查期间,
办案人员掌握了34家公司关联图谱。
450万股原始股变现记录
唐一军眼前即刻展现出了那笔高达500万元的“零成本”收益的银行流水。
他低下头。
他忆起2005年,在宁波初次向宣敏洁致以问候时,心中所泛起的那份犹豫与忐忑。
回溯至2017年,在辽宁见证那项高速公路建设项目“破土动工”的场面,其从容不迫的风范至今仍历历在目。
2022年申报侥幸心态
—— 随着每一步的迈出,与“纪检干部”的初衷之间的距离,似乎愈发宽广。
聚焦“权钱交易主谋”。
至2024年下半年某个时点,随着党纪政务处分结果最终尘埃落定,唐一军亦迈入了63岁之龄。
开除党籍、取消待遇、追缴赃款。
—— 他们以权力为筹码所积累的财富,终将随风而逝,化为乌有。
宣敏洁所操控的34家“影子公司”已被依法予以查封。
代持人被约谈。
“影子商业帝国” 瞬间瓦解。
没人知道,
秦狱岁月
唐一军,是否还能回忆起16岁那年在青田公社挥毫题写的春联情景?
想起丽水党校啃教材的夜晚。
想起渔民赠旗。
或许会回想起往昔,那段身为浙江省纪委成员的岁月,那时,我亲手将众多腐败分子绳之以法。
路走歪,难回头。
尾声
2024年的金秋时节,南昌市滕王阁旁,沿江的回廊之上,游客川流不息,络绎于途。
有人指着江水说:“看,赣江水清。”
老人未再提及。
那些藏匿在代持者名下的企业、夸大的估值以及隐蔽的利益输送,如今已鲜少被人提及。
尽管唐一军已卸任,但他先前在辽宁主持推进的高速公路建设所遗留下来的诸多问题,目前仍处于整改之中。
宣敏洁正全力以赴,致力于解决其在浙江的房地产项目以及动漫公司所遗留的一系列棘手问题。
江西政治生态逐渐改善。
尤为重要的是,此案宛若一面明镜,映射出纪检监察机关对新型腐败手段的深刻洞察,并有效推动了针对“白手套”、“代持股权”等隐蔽腐败行为的严厉整治。
—— 随着大数据穿透技术的日益崭露头角,它已成为反腐斗争中一把锋利的武器。与此同时,对于《领导干部配偶、子女经商办企业管理规定》的执行力度也相应得到强化。
宛如浙江青田的肥沃稻田,那里曾是他亲手收割过的稻谷,岁月更迭,茬与茬相承相连。
犹如赣江之潮,潮涨潮落,终将洗净世间尘埃。
那个握过“笔杆子”的知青。
穿纪检服的干部。
终归自己人生。
创作反腐警示录
—— 封面映衬着赣江波涛的冷峻光辉,封底则凝视着秦城铁窗坚不可摧的轮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