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艘服役30年、靠延寿改造勉强撑到今天的护卫舰,居然跟着美国军舰跑到台海刷存在感。更戏剧性的是,当解放军战机完成导弹攻击的所有步骤、距离真正发射仅一步之遥时,英国舰员才意识到——他们不是来展示实力的,而是来当活靶子的。英国《泰晤士报》报道了这次"模拟击沉",字里行间透着尴尬,但更让人好奇的是,大英帝国到底还活在哪个年代?
一艘该退役的老舰硬要来凑热闹
"里士满"号是什么来头?这是英国海军23型导弹护卫舰,1992年开工建造,1995年服役,到现在已经30岁了。按照最初计划,这艘舰本该在2013年就退役,但英国海军经费不足,只能在2017年到2020年间硬着头皮给它做了延寿改造。
从技术参数看,这艘舰满载排水量4900吨,装备1门114毫米舰炮、2座4联装"捕鱼叉"反舰导弹、2座鱼雷发射器。听起来还行?问题是以当今标准衡量,它的雷达系统、舰体设计、综合作战能力已经全面落伍。最致命的是,它缺乏近防系统,在反舰导弹打击下的生存能力极低。
说白了,这就是一艘该进博物馆的老舰,硬是被拉出来执行任务。如果不是跟着美国海军"希金斯"号驱逐舰一起行动,"里士满"号恐怕连台海都不敢靠近。就这样的配置,还敢跑到台海挑衅,这份自信到底从哪来的?
解放军的应对规模超出了英国人的预判
当"里士满"号和"希金斯"号过航台海时,解放军的应对规模明显超出了他们的预判。战机完成了导弹攻击的所有步骤——锁定目标、武器准备、攻击航线设定,距离真正按下发射按钮只差最后一步。这不是简单的伴飞跟踪,而是完整的作战流程演练。
解放军大概率出动的是歼-16战机。这款战机作战半径大、武器载荷高、续航时间长,在海上突发特情处置中经验丰富。携带的很可能是鹰击-83K/KH反舰导弹,射程超过280公里。虽然这不是解放军最先进的武器,但用来对付"里士满"号这样的老舰,已经绰绰有余。
更让英国人没想到的是,解放军不仅出动了战机,还派出了多艘舰艇和直-10武装直升机实施跟监警戒。直-10的出现是专门用来应对"里士满"号搭载的灰背隼舰载直升机。这种配置规格,其实是沾了美国"希金斯"号的光——如果"里士满"号单独过航,解放军出动直-19就够了。
更耐人寻味的是,《泰晤士报》提到"里士满"号在航行过程中还被中国海军潜艇跟踪。对英国海军来说,他们觉得这是积累了搜潜、攻潜经验。但对解放军来说,这更是一次难得的实战练兵机会——既能检验装备性能,还能摸清英国海军23型护卫舰的真实作战水平。
这次较量暴露了双方的真实差距
从整个应对过程看,解放军展示的是体系化作战能力。战机、军舰、直升机、潜艇多平台协同,覆盖了从空中到水面再到水下的立体防御网络。这不是单纯的数量优势,而是整个作战体系的代际差距。
英国人这次的过度自信,源于对自身实力的错误估计。"里士满"号的舰员认为自己配备了先进的反潜声呐,可以充当航母编队的反潜主力。但问题是,当你的整体战力落后一代,再强的某个单项能力也救不了场。
解放军近年来的装备水平和作战体系不断完善。从055型万吨大驱到先进舰载机,从鹰击系列导弹到现代化潜艇,早已构建起覆盖台海及周边海域的立体防御网络。当英国航母编队途经南沙群岛时,中国海军派出的应对编队就包括055型大驱、054A型护卫舰和815A型电子侦察舰。这种配置既是威慑,也是情报收集的绝佳机会。
更关键的是,解放军对这类挑衅行为的应对已经形成了成熟的战术体系。2021年,英国"伊丽莎白女王"号航母编队进入南海后,就遭到了至少三艘中国核潜艇的跟踪和围堵。英国媒体当时就分析,中国核潜艇的存在引发了英国航母编队的巨大恐慌。
刷存在感刷到了实战靶场上
"里士满"号这次台海之行,英国人可能觉得是在展示盟友团结、维护所谓"航行自由"。但实际上,这艘30年老舰在解放军眼里,更像是一次难得的实战练兵机会。战机可以演练完整的攻击流程,潜艇可以检验跟踪能力,各平台可以磨合协同作战。
这种差距不是短期内能弥补的。美国海军"希金斯"号在台海挑衅尚需谨慎,而"里士满"号这般靠延寿改造勉强支撑的舰艇,若执意跟风搅局,最终只会沦为解放军实战练兵的"背景板",连成为真正对手的资格都不具备。
台海不是西方舰艇刷存在感的地方,任何试图挑衅的行为,都将面临解放军坚定且专业的应对。从"模拟击沉"这个细节就能看出,解放军不仅有能力应对,更有能力在必要时采取实际行动。当英国人还在用30年前的老舰装点门面时,我们已经用体系化的现代作战能力守卫着自己的海疆。
你觉得英国这次派老舰来台海,到底是真觉得自己还有实力,还是纯粹为了在美国面前刷存在感?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