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案|松子说教育
编辑|松子说教育
农林水地矿油,师范学校粉笔头。曾几何时,在高考生填报志愿的时候,这几类大学都是比较冷门的,不大受考生待见的。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特别是在就业是王道的现实情况下,别管是什么样的大学,只要能就业,就是好大学。
在农林水地矿油的院校里面,这个“矿”就是指矿业大学。在全国上千所本科大学里面,名字带有矿业大学的只有3所,分别是中国矿业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北京)、中国矿业大学徐海学院。中国矿业大学徐海学院是中国矿业大学的一个独立性质很强的二级学院,后来干脆成了独立学院,现在是民办学校。
中国矿业大学和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细心的网友可能发现了一个问题:都是中国矿业大学,一个没有加括号,一个后面加了括号,这是啥意思呢?有人解释说,中国矿业大学徐州校区作为校本部,其名称无需添加(徐州)括号,而北京校区因定位为分校区,故加注 (北京)以作区分,这一命名方式既符合历史传统,也遵循了教育部的规范和高校惯例。
我并不完全认同这种说法,因为同样情况的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和山东校区的分别加了(北京)和(华东)的括号;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校区和武汉校区也分别加了(北京)和(武汉)的括号。呵呵,你看我这是多管闲事了,人家当事人都没有意见,我这个吃瓜群众在这里挑事,这不是吃饱了撑的吗?
闲话少说,接下来就聊聊中国矿业大学和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的那些事。
有些小伙伴可能存在一种误区,报考矿业大学,将来要去矿山或者煤矿进行挖矿吧?
应该说,矿业大学有些专业的毕业生,将来就业的方向确实与“挖矿”有关系。比如采矿工程专业和智能采矿工程专业的毕业生有较多的人会从事与挖矿相关的工作。
采矿工程专业是矿业大学的传统优势专业,主要培养掌握固体矿床安全开采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具备采矿专业技能和安全能力素养的人才。毕业生可从事矿业、道路交通、隧道工程等行业的规划、设计、监理、工程施工等工作,部分毕业生会进入矿山企业从事与挖矿相关的工作。
智能采矿工程专业与采矿工程专业的采矿、地质、机电、测绘等核心课程融合,开设了智能采矿、矿山机械装备及其智能化等特色课程。毕业生可在智能采矿及相近领域从事规划设计、技术开发、工程施工和生产管理等方面工作,就业方向包括矿山企业等。
除了这几种专业之外,中国矿业大学还开设了很多其他的专业,毕业生主要流向能源、电力、建筑、金融、互联网等多个行业,其中从事矿业相关岗位的比例不足30%。即使是矿业大学的采矿工程专业,他们也多是进入科研院所或从事与矿业相关的管理、设计等工作,并非都要到一线挖矿的。
比如流向矿山企业(紫金矿业、江西铜业、山西焦煤、中煤集团、五矿集团等),毕业生可在这些企业担任采矿技术员、矿山生产调度员、安全工程师等岗位;到矿山设计研究院(中煤科工集团武汉设计研究院、长沙有色冶金设计研究院等),毕业生可从事矿山开采设计、工程咨询等工作;流向矿山设备制造企业(三一重工、徐工集团等),毕业生可在这些企业从事矿山机械设备的研发、销售和技术服务等工作;还可以到政府自然资源管理部门(自然资源部、各地自然资源局等),毕业生可从事矿产资源规划、矿业权管理、矿山安全监管等工作。
根据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来看,中国矿业大学2023届毕业生流向的行业领域包括制造业(20.18%)、能源资源行业(16.77%)、教育(15.30%)。流向人数较多的重点单位包括中国建筑集团、比亚迪、国家电网、中国铁路工程集团、国家能源集团、中国电信、中国移动、山东能源集团、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中国华润有限公司、中国核工业集团、国家电力投资集团、中国工商银行、徐工集团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广核集团、万华化学集团等。
不知道什么原因,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官网上发布的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已经打不开了,有几家机构在网上倒是有这些报告,但是需要付费才能阅读。没有办法,只能大致了解这所矿业大学的就业情况了。2022届毕业生的去向落实率为93.93%(本科毕业生90.44%、硕士毕业生96.84%、博士毕业生99.58%),其中51.68%的本科毕业生选择继续升学深造,34.96%的本科毕业生选择直接就业。
中国薪酬网发布的《2024年全国高校毕业生薪酬排行榜TOP200》排行榜上,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毕业生的平均薪酬是6710元,排在第145名。毕业生的平均薪酬低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和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中国矿业大学(徐州)没有上榜。
中国矿业大学和中国矿业大学(北京)之间到底是一种啥关系呢?接下来我们一起说道说道。
文章一开始,提到了中国石油大学和中国地质大学,两个校区都带有括号。为啥中国矿业大学的徐州校区不是中国矿业大学(徐州)呢?
其实这个原因不复杂,从其办学历史就能找到答案了。中国矿业大学确实属于名噪一时的“北京八大学院”之一的北京矿业学院。但是,在成为北京矿业大学之前,人家就在江苏发展的风生水起了。搬到北京之前,人家的名字叫中国矿业学院,再往前推是焦作工学院、焦作路矿学堂。在1953年的时候,中国矿业学院迁到了北京,更名为北京矿业学院。不过这里面需要一提的是,中国矿业学院这个名字开始出现的时候,已经不在河南,而在天津市了。
在京校外迁的洪流之中,北京矿业学院也没有返回“祖籍”河南,而是搬到了四川。当然这是因为河南省不属于大三线的范围。搬到四川以后就改名为四川矿业学院。1978年在江苏徐州重建中国矿业学院,同时在北京设立中国矿业学院北京研究生部。
中国矿业大学的名字是在1988年正式改名的。中国矿业学院北京研究生部自然就改成了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研究生部。
中国矿业大学的“根”源于河南焦作,我们知道焦作的煤炭资源非常丰富。后来搬到江苏徐州,徐州的铁矿和煤矿资源也很丰富。作为一所矿业大学,建在矿产资源丰富的地区也是情理之中的。因此,中国矿业大学先后隶属于燃料工业部、煤炭工业部、国家煤炭工业局管理,后来隶属于教育部。
中国矿业大学和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是从何时开始分家的呢?1997年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研究生部成为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校区,2000年北京校区更名为中国矿业大学(北京)。从那时起,中国矿业大学(北京)便于中国矿业大学校本部开始独立办学了。
从这里来看,中国矿业大学徐州校区没有加上括号的原因之一,就在于徐州校区是中国矿业大学的校本部,而北京校区虽然使用了中国矿业大学这个名字,但是属于北京校区。所以独立办学以后,需要加上(北京)与校本部以示区别。
按照常规逻辑思考的话,肯定是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更受考生的欢迎,因为北京作为首都和直辖市,这个平台的优越性显而易见。而徐州市只是江苏省的一个地级市而已,如果在南京的话,说不定能和北京校区掰掰手腕。当然,这只是我们的推理,事实如何,还得用数据说话。
在这里,就用全国高考大省河南省作为样本省份,由于2025年的录取数据还没有出来,就看看2024年这两所矿业大学在河南省理科的录取数据吧,顺便看看哪些专业是考生报考热度最高的。
1、各录取分数段上的专业分布情况
录取分数线超出620分的专业,中国矿业大学有1个,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有0个。
录取分数线超出610分的专业,中国矿业大学有11个,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有4个。
录取分数线超出600分的专业,中国矿业大学有26个,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有10个。
呵呵,您觉得还有继续比较下去的必要吗?很明显,徐州校本部的吸引力超过了北京校区。
2、两所大学最受考生欢迎的10个专业以及录取分数线
(1)中国矿业大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620分、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617分、计算机类617分、电子信息类617分、人工智能616分、机器人工程615分、大数据管理与应用615分、经济与贸易类615分、机械类613分、能源动力类612分、新能源材料与器件612分。
(2)中国矿业大学(北京):计算机科学与技术616分、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614分、人工智能614分、智能制造工程613分、新能源科学与工程609分、机械类608分、数学类606分、碳储科学与工程606分、工程力学601分、安全科学与工程类600分。
我大致梳理了一下,主要包括这么几个方面的原因吧。
一是徐州校区作为主校区,完整继承了学校的矿业工程、安全科学与工程两大A +学科的优势,矿业工程学科拥有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和完整的本硕博培养体系,与徐工集团、国家能源集团等企业建立了深度合作,形成了从科研到就业的完整产业链。相比之下,北京校区虽然同样拥有这两个 A + 学科,但在学科资源的集中度和行业影响力上稍逊一筹。
二是徐州校区近年来重点发展人工智能、新能源材料等新兴学科,与华为、阿里巴巴等企业联合培养人才。而北京校区则更侧重安全工程与碳中和等交叉领域,虽然科研实力较强,但在学科覆盖广度和社会认知度上不及徐州校区。
三是招生计划与地域竞争策略。徐州校区在江苏、山东、河南等高考大省投放了大量招生名额,考生基数大、竞争激烈,导致分数线被推高。
四是主校区的品牌效应。徐州校区作为学校的发源地,拥有更深厚的校友资源和行业认可度。北京校区的社会认知度仍在逐步提升中。
五是产业集群的就近效应。徐州校区毗邻徐州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与徐工集团、中煤第五建设公司等企业建立了 “产学研用” 一体化基地,学生毕业后进入能源类央企的比例超过40%。而北京校区的毕业生虽然也能进入央企总部,但更多依赖校招渠道,地域优势并未完全转化为就业竞争力。
在专门给大学排名的那些机构给出的排名当中,也能看出中国矿业大学和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的办学实力大小。
软科排行榜上,中国矿业大学排在第59名,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排在第76名;校友会排行榜上,中国矿业大学排在第75名,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排在第103名。在中国教育在线人气值排行榜上,中国矿业大学排在第147名,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排在第531名。
那么,对考生来说,这两所矿业大学如何进行选择呢?松子老师给出几点建议。
从地理位置看,徐州校区位于江苏省徐州市,生活成本较低,环境优美且生活压力小,适合追求高性价比、偏好安静学习环境的考生。北京校区地处首都核心区,实习资源丰富(如中关村能源企业、央企总部),但生活成本较高,校园规模较小,适合希望在一线城市积累人脉、拓展视野的考生。
从就业前景看,徐州校区毕业生就业集中于华东能源市场,与徐矿集团、国家能源集团等企业合作紧密,传统矿业类岗位起薪稳定,但职业天花板相对较低。北京校区的央企总部校招占比超40%,中煤集团、中国五矿等企业提供大量管理岗和技术岗,部分岗位可解决北京户口。新能源、碳中和等新兴领域岗位机会更多,适合追求职业发展高度的考生。
如果你的目标为央企总部或国际矿业公司,那就优先选择北京校区;如果你倾向于能源国企技术岗或追求稳定的生活,徐州校区更具有性价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