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说真的,有些比赛你看到一半就想关电视,感觉剧本已经写好了,主角团今天注定要被按在地上摩擦。
勇士客场打马刺这场,第一节结束落后14分,全队22次出手只进了5个球,那命中率看得我眼眶都湿了——是被辣的。
库里自己也才5投2中,一副“昨晚没睡好,今天我是来划水的”表情。
我寻思着,行吧,背靠背作战,刚被雷霆一顿胖揍,士气低迷,体能告急,这不输个20分都对不起圣安 antonio 的父老乡亲。
可篮球这玩意儿,最迷人的地方就在于它的不确定性。
成年人的世界里没有圣诞老人,但篮球场上有斯蒂芬·库里。
比赛的转折点来得毫无征兆,就像平静湖面突然炸起的水花。
那是在第三节,勇士还落后着呢。
然后,那个30号,就像被人按下了什么神秘开关,整个世界都变成了他的投篮练习场。
9分钟,就9分钟,他7次出手命中5球,三分线外手起刀落5中3,一个人劈头盖脸地轰下22分。
你没看错,是22分,这得分只比马刺全队单节得分少6分。
那一刻,马刺主场的篮筐在他眼里,可能跟大海一样宽阔,防守球员在他面前,不过是些移动缓慢的木桩子。
整个球场的气氛都变了,从马刺的轻松写意,变成了勇士球迷的狂欢节。
这才是最恐怖的地方。
你明明知道他要这么干,你也派人去防了,甚至上了包夹,可就是摁不住。
他那种不讲理的三分,就像武侠小说里的绝世高手,杀人于无形,你还没反应过来,自己已经倒下了。
这一节,勇士轰下43分,直接把马刺打懵了,从落后到反超8分,整个过程行云流水,看得人目瞪口呆。
我们得把时间线拉回去看看,这逆转到底有多么奇迹。
赛前,勇士的状态简直就是一坨烂泥。
客场被雷霆血洗24分,全队上下都憋着一股气,偏偏又是背靠背第二场,体能槽基本见底。
反观马刺,那叫一个春风得意,一波三连胜,队内那个叫文班亚马的法国小伙子,天赋肉眼可见地要溢出屏幕了,高大、年轻、充满能量。
这场对决,就像一个精疲力竭的老拳王,对上了一个初出茅庐、拳头正硬的愣头青。
比赛开局也确实是这么演的。
马刺那边内外开花,巴恩斯两记三分直接把勇士打停。
勇士这边呢?
进攻便秘,防守漏风,一度在接近五分钟的时间里一分未得,被人家打了个9-0。
那种绝望感,隔着屏幕都能闻到。
可勇士这支队伍,最擅长的就是在泥潭里摸爬滚打,然后突然站起来给你一拳。
第二节,他们开始苏醒,单节追回7分,把悬念又拉了回来。
但真正的主角,还得是库里。
他上半场其实也就拿了15分,中规中矩,谁能想到,中场休息那15分钟,他是在更衣室里给自己充电了还是怎么着?
下半场回来,他彻底接管了比赛。
除了第三节那波神仙操作,第四节马刺玩命反扑,一度追到只差1分,又是库里站了出来,用罚球、用突破,稳稳地控制住局势。
全场比赛下来,46分5篮板5助攻2抢断,命中5记三分。
这数据,已经足够华丽了。
但比数据更重要的是,他在这场比赛里悄无声息地又破了两个历史纪录。
第一,他的生涯总得分超过了阿历克斯·英格利什,爬到了NBA历史得分榜的第23位。
这就像登山,每一步都在创造新的历史。
第二,也是更“库里”的一个纪录:他生涯单节砍下20+的次数达到了43次,正式超越科比·布莱恩特的36次,独占历史第一。
这个纪录,完美诠释了什么叫“库昊”。
他不是那种每场稳定输出40分的机器,但他能在任何一个夜晚的任何一节,突然爆发,用一波流带走比赛。
这种瞬间的、极致的得分爆炸力,是他的标签,也是对手的噩梦。
当然,篮球是五个人的运动。
巴特勒这场也拿了28分,在库里身边扮演了最稳的二当家角色。
穆迪的5记三分,也像是及时雨。
但所有人都明白,这场16分的大逆转,导演、编剧、主演,都只有一个名字。
反观马刺,其实打得不差。
文班亚马31分15篮板10助攻的三双数据,已经展现了未来联盟门面的潜力,但他那8次失误也同样扎眼,这是年轻必须付出的代价。
卡斯尔的23分三双更是意外之喜。
他们输,不是输在天赋,而是输在经验,输在当他们的领先优势被蚕食时,队内没有一个像库里这样的人,能站出来说:“把球给我,我们回家。”
这场球打完,估计很多人又得重新审视这支勇士了。
他们或许不再是那个统治联盟的宇宙队,他们会输给雷霆这样的青年军,但只要库里还在,只要他还能在某个夜晚变身“赛亚人”,你就永远不能把他们从强队的名单里划掉。
至于库里本人,我们还能说什么呢?
我们总在讨论他还能在这个级别打多久,但似乎每一次我们觉得他要慢下来的时候,他总会用一场这样的比赛,来提醒所有人:别急着给我写生涯总结,我的故事,还没到结尾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