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凭什么一台荷兰造的机器,美国人一句话就能决定不卖给咱们了?这事儿越想越憋屈。
事情是这样的,去年底今年初那会儿,荷兰的光刻机巨头阿斯麦(ASML),本来有几台顶级的DUV光刻机是要发往中国的。这玩意儿可不是普通机器,一台就得上亿美元,是造芯片的核心宝贝。
合同都签了,钱估计也付了,机器都打包好了,就等着上船。结果,荷兰政府一通电话打过来,说:“别运了,许可证给你们撤了。”
这操作简直让人看傻了眼。荷兰人自己做的生意,怎么说黄就黄了?后来大家才明白过来,背后还是美国人在搞鬼。
美国有个叫“工业与安全局”(BIS)的部门,权力大得吓人。他们手里攥着一个叫“实体清单”的小本本,看谁不顺眼就把谁写上去。咱们国家好几家顶尖的科技公司,比如中芯国际(SMIC),就被他们给“拉黑”了。
被拉黑是啥概念?就是只要你的产品里有任何一点美国的技术、零件或者软件,哪怕是一颗螺丝钉,想卖给清单上的这些中国公司,就得先跟美国政府打报告。而这种报告,基本上就是石沉大海,人家压根就不批。
阿斯麦的光刻机虽然是荷兰造的,但里面用了不少美国的技术,所以它也得听美国的。这就是所谓的“长臂管辖”,胳膊伸得那叫一个长。
美国人这招确实够狠,一下子就想掐住咱们高端芯片的脖子。毕竟,没有先进的光刻机,就造不出顶级的芯片,手机、电脑、服务器全都得受影响。那段时间,网上全是焦虑的声音,感觉天都要塌下来了。
但你猜怎么着?这事儿后来来了个惊天大反转。美国人以为自己手握王牌,稳操胜券了,结果他们可能忘了,造这台光刻机,压根就离不开中国。
这可不是我瞎说,有懂行的哥们把那台顶级的EUV光刻机给“扒”了一遍。你把它拆开看,里面简直就是个“中国制造”的展览会。
比如,那台让晶圆能悬浮着移动、精度高到离谱的磁悬浮工作台,里面用的核心材料——钕铁硼永磁体,咱们中国产量占了全世界的九成以上。
还有那个德国蔡司造的、号称人类工艺结晶的镜头,里面也少不了中国的宝贝。镜头需要用到一种叫“萤石”的材料,而要达到顶级光学性能,还得在里面掺入一些稀土元素,比如镧。
这些东西,全球的供应链都绕不开中国。更别提光源系统里那个叫“钇靶材”的关键部件了,同样是咱们的优势产品。
有人算过一笔账,一台EUV光刻机,光是消耗的稀土磁体就得十几公斤。要是没有这些来自中国的关键材料,阿斯麦的设计图画得再漂亮,那台机器也只能是一堆冰冷的废铁。美国人想用光刻机卡我们脖子,却没料到这武器的心脏,竟然是“中国造”的。
这下就好玩了。你不是不让我买机器吗?行,那咱们也得按规矩办事。
很快,咱们国家就出手了。商务部和海关总署联合发了个公告,说从2023年8月1号开始,要对镓、锗这两种金属的相关物项实施出口管制。这俩玩意儿是啥?它们是制造高性能芯片、太阳能电池板和光纤的关键材料,被称作“半导体的血液”。
这还只是前菜。到了年底,咱们又更新了《中国禁止出口限制出口技术目录》,直接把稀土的萃取分离技术给加了进去。这一下,可算是打在了美国的七寸上。
为啥这么说?因为美国本土虽然也有个叫芒廷帕斯的稀土矿,储量还不少,但他们缺的是把矿石变成高纯度稀土材料的技术。
全球90%以上的稀土冶炼分离产能,都牢牢攥在中国手里。这就形成了一个特别尴尬的局面:美国人辛辛苦苦从自家地里挖出矿石,还得打包好了,漂洋过海运到中国来加工。等我们加工好了,他们再花钱买回去用。
现在咱们把加工技术一限制,等于直接告诉他们:“不好意思,以后你们自己想办法玩儿吧。”这可把美国人急坏了。
五角大楼自己都承认,他们的一千多种武器系统,从F-35战斗机到精确制导导弹,全都离不开稀土。要是稀土供应断了,不出90天,他们八成的军工生产线都得停摆。
这下,轮到美国人焦虑了。他们一边到处拉拢澳大利亚、巴西这些国家,想搞个“关键矿产小团体”,重建一条不依赖中国的稀土供应链。但专家早就给他们泼了冷水:从零开始建这么一条完整的产业链,没个15年、砸个几百亿美元,根本不可能。
而咱们这边呢?虽然被卡脖子很难受,但也没闲着。压力越大,动力越足。上海微电子(SMEE)这些年一直在埋头苦干,从90纳米的光刻机开始,一步一个脚印,现在28纳米的浸没式DUV光刻机都已经进入量产测试阶段了,而且核心部件的国产化率越来越高。
这就像一场生死时速。美国人拼命想在咱们的光刻机造出来之前,把稀土供应链给补上;而我们则是在他们找到替代方案之前,全力攻克“卡脖子”的技术难关。
这场博弈到现在,其实已经没有谁输谁赢那么简单了。它更像是一场“成人礼”,逼着双方都必须尽快摆脱对彼此的依赖,学会自己走路。
枪声已经响起,在这场关乎国运的马拉松里,没有所谓的终点线,只有迈向下一个里程碑的、永不停歇的脚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