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得从哪儿说起呢?
南海那片地儿,最近可真成了个热闹的“露天剧场”。
就在咱们家“福建舰”快要办“满月酒”,准备出来跟大伙儿见个面的节骨眼上,大洋对岸的山姆大叔,愣是在咱们家门口,给全世界直播了一场高成本的“行为艺术”,主题就叫:我家的航母,会下“饺子”。
主角,是那艘名字听着就霸气的“尼米兹”号航母,一艘在海上漂了快半个世纪,连船舵都快盘出包浆的老爷车。
10月26号那个下午,南海的风估计都给整懵了。
也就一杯咖啡下肚的功夫,先是一架“海鹰”直升机,紧接着又是一架“超级大黄蜂”战斗机,跟商量好似的,前后脚“噗通、噗通”两声,就扎进了海里,上演了一出惊心动魄的“双机跳水”。
这动作,这水花,不知道的还以为是美军在选拔参加奥运会的跳水新星呢。
最绝的是什么?
是这出戏还有“现场观众”。
咱们解放军的舰机,当时肯定就在不远处“VIP席”上,开着全景摄像头,全程无死角地欣赏了这场价值数亿美元的“烟花秀”。
这已经不是简单的丢人了,这简直是把脸皮从航母甲板上撕下来,扔进海里,还被自家飞机坠海时溅起的浪花反复冲刷,那场面,啧啧,真是充满了后现代主义的荒诞感。
你说这事儿巧不巧?
就在“尼米兹”号上演“夕阳红坠机秀”的时候,咱们的福建舰正在船厂里做着最后的“SPA”,准备以最靓的姿态闪亮登场。
一边是电磁弹射蓄势待发,未来战机整装待命,浑身散发着“爷还年轻”的青春荷尔蒙;另一边却是龙钟老态,在最后一次“毕业旅行”中,用两声巨响,为自己的职业生涯画上了一个带点狼狈的句号。
这强烈的对比,简直是把“时代变了”四个大字,用飞机残骸给写在了南海的海面上。
美军官方的解释,还是那个熟悉的配方,熟悉的味道——“正在调查”。
这四个字,简直成了他们的“万能创可贴”,哪儿出了事就往哪儿贴,比膏药都好使。
但咱们这些吃瓜群众,谁还信那一套?
大概率,又是那套演了八百遍的老剧本:后勤维护体系得了“帕金森”,零部件老化得比船上水手的爷爷年纪都大;再加上超期“996”部署,别说飞机了,开船的人估计都快“CPU”烧干了。
这艘“尼米兹”号,本该在加州海岸晒着太阳、安享晚年了,结果硬是被拉出来,在全球跑了七个多月的“滴滴”,严重超载。
你指望一辆跑了五十万公里的二手车,还能上赛道跟新车拼速度?
不出问题才叫新闻。
这不禁让人想起美军在南海的一系列“神操作”。
前有F-35C一头扎海里,事后报告轻飘飘一句“新手飞行员操作失误”,那感觉就像是你家熊孩子打碎了花瓶,然后一脸无辜地指着旁边的猫。
后有“康涅狄格”号核潜艇,在水下玩“盲人摸象”,一头撞上海底山脉,理由更是清奇——“导航地图没更新”。
我的天,你们是用哥伦布时期的羊皮卷航海吗?
这一连串的“意外”,与其说是偶然,不如说是一种必然的“溃烂”。
它戳破了那个看似无敌的军事神话,露出了里面生了锈的齿轮和疲惫不堪的螺丝钉。
巨额军费砸下去,听到的响声,除了坠海的“噗通”声,似乎也没别的了。
现在再看看,美军航母舰队的规模依然庞大,但“福特”级的二号舰“肯尼迪”号,比福建舰开工还早,至今还在船厂里“便秘”。
而现役的航母里,一大半都是和尼米兹号差不多的“老同志”。
此消彼长,这海上未来的剧本,恐怕会比任何好莱坞大片都精彩。
当然,咱们也不能排除一种更“腹黑”的可能。
你说,这“尼米兹”号会不会是故意的?
毕竟,不搞出点惊天动地的大新闻,怎么向国会山那帮老爷们哭穷,怎么证明“我真的不行了,快给我批钱造新的”?
用两架飞机的代价,换来新航母的预算,这笔账,在五角大楼的算盘上,说不定还挺划算。
无论真相如何,美军这次在南海的行为艺术,都像是一面镜子,照出了一个帝国的黄昏。
它想秀肌肉,结果却不小心抽了筋。
而我们呢?
就这么静静地看着,手里捧着即将出海的福建舰,心里那叫一个踏实。
毕竟,新时代的牌桌上,玩家已经悄然换了座次。
当有人还在用过时的方式,炫耀着昨日的荣光时,有人,早已默默地拿起了新的一副牌。
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谁知道呢,也许下一次,美军会给我们带来更“精彩”的表演吧。
咱们搬好小板凳,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