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获得勋章的战争英雄,为何成了教堂屠杀的凶手?
——当家庭的顶梁柱被战场创伤与生活重压撕裂
40岁的托马斯·桑福德曾是美国海军陆战队的机械师,在伊拉克战场获得过优良品行奖章和反恐战争勋章。 9月28日周日早晨,他驾驶插着美国国旗的皮卡撞向密歇根州一座摩门教堂,用突击步枪扫射正在做礼拜的数百名信徒,随后纵火焚烧建筑并携带爆炸装置,造成4死8伤。 警方在8分钟内将其击毙,但废墟中可能还有更多遇难者。
战场荣耀与家庭困境的双重撕裂
桑福德的军事履历堪称“模范士兵”:2004年至2008年服役,参与伊拉克战争,负责车辆救援与后勤保障。 然而战场之外的生存战场上,这位退伍军人却节节败退。 他的儿子患有罕见的“先天性高胰岛素性低血糖血症”,需要长期手术和治疗。 为照顾孩子,桑福德辞去可口可乐卡车司机的工作,家庭曾在众筹平台募集医疗费,仅获3000美元。 一面是军队授予的荣誉勋章,一面是无力承担的家庭医疗债务,桑福德的人生在两种极端评价间剧烈撕扯。
退役军人暴力化:个体悲剧还是系统隐患?
这起案件并非孤例。 就在密歇根枪击案发生前12小时,北卡罗来纳州一名40岁伊拉克战争退伍老兵同样制造了导致3死5伤的枪击案。 数据显示,美国大规模枪击案嫌犯中,现役与退伍军人占比高达28%。 兰德公司报告指出,19%的退伍军人支持政治暴力,29%相信“大替换”阴谋论。 退伍军人往往在退役6至10年后出现心理危机,此时他们与退役军人服务机构的联系减弱,更易陷入孤立。
教堂惨剧背后的三重绝望逻辑
桑福德的行动呈现精心策划的暴力升级:驾车冲撞突破物理防御,步枪扫射最大化伤亡,纵火和爆炸装置阻碍救援。这种模式与美军战术训练高度吻合。 研究显示,有军事背景者实施的极端主义攻击往往造成更大规模伤亡。
目睹惨案的教徒保拉回忆:“门被撞飞时大家疯狂逃窜,枪手专门瞄准逃跑的人。 我失去了朋友,教的孩子也受伤了。 ”但与此同时,桑福德的社交媒体却展现着另一面:热爱打猎的家庭男性,与猎物的合影笑容灿烂。 这种割裂揭示了更深层的绝望——当一个人用战场学会的技能攻击本国平民,或许意味着他对回归“正常生活”已彻底失去信心。
系统性失效:当国家无法接住坠落的英雄
美国国防部2021年成立反极端主义工作组,但措施推进缓慢。 退伍军人面临的心理健康支持短缺、就业困境、社会疏离等问题长期悬而未决。 桑福德案中,孩子的高额医疗费用成为压垮家庭的最后一根稻草。 这种经济压力与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叠加时,暴力风险显著上升。 研究证实,患PTSD的退伍军人暴力行为发生率可达8.6%–19.5%,远高于普通人。
教堂枪击案后,特朗普称此为“针对基督徒的攻击”,呼吁终止暴力流行病。 但舆论场对军人心理危机讨论的缺席,折射出更残酷的现实:社会习惯将退役军人悲剧视为孤例,而非系统性问题。 正如马里兰大学研究显示,1990年以来至少721名有军事背景者在美国犯下意识形态罪行,但每起案件最终多被归因为“个体疯狂”。
桑福德皮卡上飘扬的美国国旗,与教堂废墟中的焦黑国旗形成刺眼对照。 这面旗帜曾见证他在伊拉克战场上的服役,最终却目睹他将枪口对准同胞。当国家赋予士兵战斗技能,却未能提供战后生活的软着陆系统,战场英雄与社区屠夫之间,或许只隔着一道未被接住的坠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