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第一时间为您推送新的文章,您的支持是我坚持创作的动力~
文|李砚编辑|李砚
《——【・前言・】——》
很多人觉得帝王长寿靠天命,要么天生底子好,要么撞上“神仙保佑”的运气。可把《清史稿》和康熙、乾隆的起居注摊开一看,这俩爷孙的长寿,跟“天命”没半毛钱关系——全是靠“不碰坑、敢动腿、管住嘴”硬攒出来的。别的帝王栽在丹药上、耗在懒怠上,他俩偏反着来,把养生做成了“实操课”,这才活出了清朝帝王里的天花板。
一、不碰丹药:把“长生陷阱”踩得死死的
古往今来,帝王求长生,十有九栽在“丹药”上。秦始皇派徐福出海寻药,汉武帝养方士炼丹,连唐太宗晚年都偷偷吞“长生丹”,结果全是“催命符”——那些丹药里掺的水银、铅砂,吃多了肝肾全毁,死得更快。
可康熙偏不踩这坑。他在《庭训格言》里明说:“生死乃自然之理,若必求长生,是违天而背性也。”这话不是装样子,他连宫里的炼丹炉都没让设过。有大臣劝他“服些补丹强体”,他直接怼回去:“药石者,疗疾之物,岂可常服?”
乾隆更实在,直接拿亲爹雍正当“反面教材”。雍正晚年在圆明园设炼丹房,道士们天天烧铅炼汞,他天天吞“既济丹”,结果58岁就暴毙,死后宫里还搜出几百斤炼丹原料。乾隆登基第一件事,就是把宫里的道士全赶出去,还下旨“凡言炼丹长生者,以惑众论罪”。
这俩爷孙心里门儿清:丹药不是“长生药”,是“索命毒”。别人往坑里跳,他俩绕着走,这第一步就赢了大多数帝王。
二、骑射出游:马背上练出“铁身子”
清朝是马背上得的天下,可到了后来,不少八旗子弟成了“提笼架鸟的软骨头”,康熙、乾隆偏不随波逐流——他俩把“动”刻进了日常。
康熙从小就练骑射,亲政后每年都搞“秋狝大典”,一去就是一个月。早上天不亮就骑马出营,追鹿射熊,下午还得校阅八旗兵的阵法。他南巡六次,不是光游山玩水,沿路过黄河、过长江,都要骑马查看堤坝,单程动辄几千里,随从都累得喊苦,他却“日行百里仍神采奕奕”。
乾隆更猛,秋狝大典办了四十次,每次行围二十余日,箭术还特别准——史料里记着,他58岁那年围猎,一天就射倒31只鹿。他下江南六次,走运河、爬泰山、逛西湖,不是坐轿到底,遇上平坦路就骑马,遇上山路就步行,连随行的官员都跟不上。
除了骑射,他俩还爱搞“杂项运动”。康熙喜欢蹴鞠,宫里常组织八旗子弟跟太监踢球;乾隆喜欢“冰嬉”,每年冬天在北海搞冰上运动会,自己也会滑冰、玩冰球。身子是练出来的,不是养出来的——这俩帝王把“动则不衰”玩明白了。
三、饮食节制:嘴不贪,胃不亏
帝王家最不缺山珍海味,可不少帝王栽在“暴饮暴食”上,康熙、乾隆偏搞“极简饮食”。
康熙每天就吃两顿饭,早上辰时(7-9点)一顿,下午未时(13-15点)一顿,从不吃夜宵。御膳房每次上几十道菜,他只挑三四样,每样就吃两三口,还特意嘱咐“菜不过三匙,饭不过一碗”。他爱吃鱼虾、蔬菜,油腻的肥肉很少碰,喝酒也只喝一杯,多一口都不沾。有次御厨给他做了道“烤全羊”,他只尝了一块就说:“此物虽香,过食必腻,留着给将士们吧。”
乾隆的饮食更讲究“均衡”。早餐必喝粳米粥,配一碟酱菜、两个鸡蛋,偶尔加碗“冰糖炖燕窝”,但从不多吃。午餐有荤有素,比如“清蒸鲈鱼”“炒青菜”“炖鸡汤”,最多再添个“松鼠鳜鱼”,从不像别的帝王那样摆“满汉全席”。他晚年爱用“八珍糕”当点心,里面掺了茯苓、莲子、芡实,不是啥名贵补品,就是养胃的寻常食材;吃人参也只吃“一钱”(约3克),还得隔三差五吃,从不敢天天猛补。
他俩懂:胃是“第二个脑子”,嘴不贪,胃不亏,身子才能稳。
四、心态平和:心不乱,寿才长
帝王天天面对朝堂争斗、天下琐事,不少人愁得睡不着觉,康熙、乾隆却有“烦心事不往心里搁”的本事。
康熙这辈子经历的糟心事不少:除鳌拜、平三藩、收台湾,哪件都是硬仗,可他从不“急火攻心”。三藩之乱最烈的时候,吴三桂占了半壁江山,有大臣急得哭,他却照样“每日读《论语》一章,批奏折到深夜,晨起仍如常骑射”。他在《庭训格言》里说:“惟宽坦从容,以自颐养。若遇小事辄怒,大事扰心,非养生之道也。”
乾隆更会“给自己找乐子”。他爱写诗,一辈子写了四万多首,不管写得好不好,写完就舒坦;爱书法,每天必写百字楷书,写累了就跟大臣下棋;还爱听戏,宫里常演《长生殿》《桃花扇》,他看得哈哈大笑。就算遇上“大小金川之战”这种难打的仗,他也不慌——白天跟大臣议事,晚上照样听戏、练字,说“事烦心不乱,兵急事不慌,这才是当皇帝的本分”。
心是“根”,根稳了,身子这棵“树”才能长得久。这俩帝王把“心态养生”玩出了水平。
五、作息规律:守时如守命
不少帝王熬夜批奏折、白天睡懒觉,作息乱得一塌糊涂,康熙、乾隆却把“规律”刻进了骨子里。
康熙每天寅时(3-5点)起床,先练半个时辰“导引术”(类似太极的养生操),再读《资治通鉴》,辰时准时上朝;下午批奏折、见大臣,未时准时吃饭;晚上戌时(19-21点)就歇着,从不多熬夜。哪怕外出南巡,他也“每日作息如在宫中”,随从记着:“上(康熙)每至一地,晨起必练导引,食必准时,寝必按时,从不紊乱。”
乾隆更夸张,五十年间作息误差不超一刻。寅初起床,先叩齿三十六下、咽津三次(这是他的“十常导引术”第一步),再喝杯温水;卯时(5-7点)早朝,午时(11-13点)休息半个时辰,未时吃饭;晚上戌时三刻(19点45分)必上床,就算有急事没批完奏折,也留到第二天早上,从不在晚上熬夜。
人体是“生物钟”,乱了钟,身子就乱了。这俩帝王守时如守命,自然少了很多“作息病”。
康熙活69岁,乾隆活89岁,不是老天偏爱,是他俩把“养生”做成了“实在事”——不碰丹药这个坑,靠骑射练硬身子,靠节制护好脾胃,靠平和稳住心态,靠规律守住根本。别的帝王求长生求虚的,他俩求养生求实的,这才活出了清朝帝王里的长寿奇迹。
【参考资料】
《清史稿・圣祖本纪》《清史稿・高宗本纪》,中华书局点校本,2020年重印本
康熙《庭训格言》,中华书局,2018年版
《乾隆起居注》(乾隆朝抄本),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
《清代帝王养生录》,故宫出版社,2021年版
《康乾盛世的养生智慧》,人民文学出版社,2019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