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昂体育

看着一个曾经阔过的朋友家道中落,是一种很奇妙的体验。 昨天他还跟你聊爱马仕的配货,今天就开始研究拼多多的纸巾了;上个月还在朋友圈晒米其林,这个月就开始琢磨公司食堂哪天有红烧肉。 你问他怎么了,他长叹一口气,给你讲了一堆关于命运、关于周期、关于大环境的宏大叙事。 但你心里门儿清,哪有那么多身不由己,不过是自己一连串骚操作,把一条康庄大道硬生生走成了羊肠小道,最后发现前面是悬崖,刹车还失灵了。 今天的老欧洲,就是这么个朋友。 很多人聊欧洲的衰落,总喜欢归结于一些外部因素,什么美国吸血,什么俄乌冲突

意昂体育

热线电话:

意昂体育

扒光欧洲:从米其林到拼多多,不过是一连串骚操作

点击次数:112发布日期:2025-10-08 03:28

看着一个曾经阔过的朋友家道中落,是一种很奇妙的体验。

昨天他还跟你聊爱马仕的配货,今天就开始研究拼多多的纸巾了;上个月还在朋友圈晒米其林,这个月就开始琢磨公司食堂哪天有红烧肉。

你问他怎么了,他长叹一口气,给你讲了一堆关于命运、关于周期、关于大环境的宏大叙事。

但你心里门儿清,哪有那么多身不由己,不过是自己一连串骚操作,把一条康庄大道硬生生走成了羊肠小道,最后发现前面是悬崖,刹车还失灵了。

今天的老欧洲,就是这么个朋友。

很多人聊欧洲的衰落,总喜欢归结于一些外部因素,什么美国吸血,什么俄乌冲突。

这些都对,但不够根儿。

一篇好的财经文章,就是把复杂问题扒光了给用户看,顺便再踹两脚。欧洲这事儿的本质,不是它被人坑了,而是它在一个不可能三角里,既要、又要、还要,最后把自己活活作到了墙角。

这个不可能三角是:高福利的社会稳定、强势的工业制造,以及地缘政治的绝对安全。

过去几十年,欧洲人日子为什么爽?

因为这个三角曾经奇迹般地存在过。冷战时期,美国顶在前面负责安全,欧洲只需要当好小弟,就能安心发展工业。廉价的俄罗斯能源,广阔的中国市场,让德国的机器和法国的奢侈品赚得盆满钵满。赚了钱,就搞高福利,大家下午三点就下班喝咖啡,夏天强制休假一个月,日子过得比神仙还舒坦。

这种躺赢模式,本质上是一种历史的偶然,是全球化红利的集中体现。但欧洲老铁们把它当成了必然,当成了天赋人权,觉得好日子会天长地久。

这就好比一份公司的财报,利润表漂亮得跟艺术照一样,但没人去看资产负债表,更没人关心现金流量表。这份财报的底子,其实是“地缘政治外包”和“廉价能源输血”,根基非常不稳。一旦这两个基础被抽掉,所谓的高福利就是空中楼阁。

这就是第一性原理追问法:它不这么做会死吗?

对于过去的欧洲,答案是,不这么做,日子就没那么爽。而对于现在的欧洲,答案是,它已经没得选了。

转折点在哪?在于它对两件事的误判。

第一,是对科技革命的误判。

当5G时代来临,这是第四次工业革命的门票。华为的技术摆在面前,物美价廉。但欧洲在“安全”的指挥棒下,选择了亦步亦趋地跟从美国。

这是商战吗?不,这更像是拳击比赛,比的不是谁拳头硬,是谁更会抓节奏,在对手喘气的时候给他一记闷拳。结果欧洲的操作是,比赛还没开始,就先把自己一只手动脚地绑起来,然后对着空气一顿王八拳,打得自己气喘吁吁,回头一看,中美两家选手已经打到决赛圈了。

德国的工业4.0,最后成了“德国企业在中国的工业4.0”。这话虽然是段子,但背后的逻辑无比残酷:你没有新时代的底层技术架构,你的高端制造就是沙上城堡,风一吹就散了。

失去了产业升级的门票,意味着失去了未来创造增量价值的能力。只能在存量里内卷,或者眼睁睁看着自己的产业被别人“快种快收”的模式降维打击。

第二,是对能源命脉的误判。

俄乌冲突一来,欧洲再次选择用价值观投票,一脚踹开了俄罗斯的廉价天然气。这操作,相当于一个重度依赖外卖的程序员,自己把美团和饿了么都卸载了,然后宣布要支持楼下200块一份的有机沙拉。

勇气可嘉,但胃受不了。

高昂的能源成本,成了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对于工业来说,能源就是血液。血液的价格翻了几倍,工厂还开个什么劲?

工作没了。

税收崩了。

福利还想照旧?

钱从哪来?天上不会掉,那就只能靠印了,或者靠借了,反正都是未来的税。这就进入了“以贷养贷”的绝症晚期。这份经济体检报告,P得再光鲜,肝上的阴影也是藏不住的。

这时候我们再回头看那个不可能三角,会发现它已经彻底崩塌了。

为了追求地缘政治的“绝对安全”,它牺牲了能源独立,这直接导致了工业制造的成本优势荡然无存,产业开始大规模出逃。没有了工业这个下蛋的金鸡,高福利就成了无源之水。

这就叫系统性崩坏。

更有意思的是,欧洲似乎还躺在过去的荣光里,没搞清楚谁是朋友,谁是对手,谁是拿着手术刀的屠夫。

它把最大的市场当成对手,把自己的产业救星往外推。这种“伤敌八百,自损三千”的七伤拳,练到最后,往往都是把自己打成内伤。

现在法国的农民兄弟们把拖拉机开上街头,其实只是一个缩影。这背后是整个欧洲社会契约的撕裂。过去,民众让渡一部分权利给政府,政府承诺提供从摇篮到坟墓的福利。现在,政府发现自己没钱了,想从民众口袋里往回掏,民众自然不干了。

这叫什么?这不叫革命,这叫讨债。

可以预见,未来的欧洲会进入一个漫长而痛苦的“戒断反应”期。戒掉高福利的毒,戒掉地缘政治的幻想,戒掉躺着赚钱的惯性。

这个过程,必然伴随着剧烈的社会动荡和内部纷争。你德国想搞工业,我法国的农民还想活呢。你北欧想环保,我南欧的兄弟还等米下锅呢。

所以,欧盟还有救吗?

这个问题本身就问错了。应该问的是,那个我们记忆中,富裕、悠闲、体面的欧洲,还能回来吗?

大概率是回不来了。历史的偶然窗口一旦关闭,再想打开,往往需要一次惨烈到极致的重启。

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看懂欧洲的故事,其实是在看一面镜子。任何脱离了实体价值创造的繁荣,本质上都是“瞎积薄发”,都可能在时代的浪潮中,被一个后浪拍在沙滩上。

毕竟,这个世界最公平的法则就是,你所有偷过的懒,都得加倍还回来。

本新闻旨在引导公众树立正确价值观,如发现内容有误或涉及权益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修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