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加利亚本来想升级铁路系统,结果因为欧盟插手,把中国中车踢出局,逼着选了西班牙的塔尔高公司。报价从3亿欧元直接翻倍到6亿多,还落得个烂尾的下场。欧盟这手反补贴调查,本意是护着自家企业,结果把成员国坑了,纳税人的钱打了水漂。
2023年底,保加利亚交通部启动了个大招标,打算买20辆电动列车,外加15年的维护服务。预算定在6.1亿欧元,对这个东欧国家来说,已经是笔不小的开支。他们铁路老旧,急需现代化,时速得达到160公里,能适应山区地形和760毫米高的站台。
几家国际公司闻风而动,中国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报了个3.1亿欧元的价,方案包括推拉式列车,承诺33个月内交付。西班牙塔尔高公司报了6.22亿欧元,几乎顶到预算上限。从数据上看,中车的报价省了一半钱,技术也靠谱,刚在印尼雅万高铁项目上证明了自己,那边时速350公里,准时完工。
保加利亚官员评估后,觉得中车方案划算,能省钱还能按时用上新车。但欧盟不干了,2024年2月16日,根据新出的外国补贴条例,对中车发起调查。条例是2023年生效的,针对2.5亿欧元以上项目,非欧盟企业得报告补贴情况。欧盟怀疑中车低价背后有政府支持,破坏市场竞争。中车提交了堆积如山的财务文件,但欧盟没给出具体证据。调查拖了一个多月,中车扛不住政治压力,2024年3月26日正式退出。退出后,欧盟立马结束调查,这操作让人觉得就是冲着把中车赶走去的。
中车一走,塔尔高成了唯一选择。保加利亚从2024年4月开始谈判,塔尔高承诺提供时速200公里的列车,390个座位,维护服务也包了。但问题很快冒头,他们承认生产链有瓶颈,没法在33个月内交货。塔尔高本身日子不好过,2024年和2025年接连出技术故障。2025年1月1日,西班牙国家铁路的高铁因电池问题全线停运,通信系统崩盘,整个车队趴窝。公司2025年第一季度报净亏损,制造速度慢,手头230个项目卡着,产能跟不上。在德国的ICE L列车订单上,塔尔高测试失败,从79辆砍到60辆,还可能被西门子取代。
保加利亚一看这架势,急了。欧盟资金有时限,拖不起。2024年4月22日,他们直接取消整个招标。前期投入全废,还可能丢掉1.2亿欧元的欧盟复苏基金。纳税人钱就这样泡汤了。本来有机会用一半价格买到可靠产品,结果因为欧盟政策,项目黄了。这暴露了欧盟的尴尬,一边喊自由竞争,一边用条例护本土企业。结果成员国需求被晾一边,小国如保加利亚经济弱,基建急需升级,却错失良机。
取消后,保加利亚没闲着,赶紧找补救。2024年4月26日,他们和瑞士Stadler公司签了采购7辆双层零排放电动列车的合同,试图填点空白。但Stadler也出问题,供应链中断,2024年8月20日要求终止合同。缺口更大了,老旧列车勉强撑着,国家铁路系统捉襟见肘。
转眼到2025年,保加利亚继续寻伙伴。2025年3月,他们选了法国阿尔斯通领头的BULEMU财团,采购35辆单层Coradia Stream电动列车,总价6亿欧元,包括维护。列车时速160公里,分阶段交付,第一批12辆用欧盟资金,其余靠国家预算。阿尔斯通为此在波兰工厂投了1.15亿欧元扩产。但这方案远没原计划好,无法实现真正的高速升级。保加利亚交通部长格罗兹丹·卡拉乔夫在2025年7月25日的议会问答中直言,国家多单元列车和机动车厢短缺严重,老设备维持运营已到极限,造成前所未有的缺口。
欧盟的反补贴调查,本是2023年新条例首次用在铁路上,表面护公平,实际帮本土企业清场。但塔尔高接不住盘,项目烂尾,保加利亚铁路现代化停滞。对比匈牙利,2024年12月20日,他们和中车签了大单,采购列车、机车和信号系统,直接甩开欧洲企业。说明欧盟政策没完全堵路,关键看各国怎么选。
从全球看,中国高铁实力有目共睹。印尼雅万高铁按时交付,中老铁路运行稳。这些成绩是实打实积累的。欧洲企业近年大项目频延误超支,像英国欣克利角C核电站,法国公司拖多年,成本翻倍。欧盟这种保护主义,可能让本土行业失去竞争力。没有外部刺激,企业容易窝在舒适区,技术慢进,成本高企。中国企业在其他市场继续练兵,优势拉大。
保加利亚这案子,还牵扯更广的国际博弈。欧盟2024年对中车调查,是外国补贴条例首秀,信号是针对中国企业低价策略。但低价源于规模效应和技术成熟,不是单纯补贴。欧盟自己企业报价高,竞争力弱,靠条例挡外来者,短期护了就业,长远伤了创新。保加利亚作为成员国,夹在中间,吃亏最大。纳税人钱花了,铁路没升级,交通效率低,经济拖后腿。
再说塔尔高,这公司问题不止保加利亚一单。2025年西班牙高铁故障,暴露技术稳定性差。公司亏损,项目堆积,德国订单缩水。这些不是巧合,是长期积累的短板。保加利亚选它,本以为欧洲自家企业靠谱,结果交付不了。取消招标后,转向Stadler又被放鸽子,阿尔斯通方案虽稳,但性价比低。整个链条,欧盟政策是导火索。
到2025年8月,保加利亚铁路还处在缺口状态。卡拉乔夫部长推动其他项目,如布尔加斯港铁路扩展,投了1070万欧元,但核心高铁计划遥遥无期。欧盟资金时限逼近,额外成本压在国家头上。这事儿提醒大家,国际招标不光看价,还得算政治账。欧盟想护产业,结果玩砸了成员国基建。
中国高铁出口路还长,这种挫折不是终点。中车在其他地方拿单子,技术输出继续。保加利亚教训是,选伙伴得实际点,别让政策绑手脚。欧盟这招,反补贴调查看似聪明,实际自损。成员国如保加利亚,经济小,话语权弱,最吃亏。长远看,开放竞争才有益,大家技术进步,成本降,用户得实惠。
中国制造强势,西方警觉,用补贴调查等工具应对。但事实证明,挡不住技术优势。保加利亚高铁烂尾,是欧盟政策副作用的典型。纳税人埋单,项目黄了,谁赢了?本土企业短期松口气,长远竞争力弱。国际合作,本该互利,现在掺杂地缘政治,复杂了。
#优质图文扶持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