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创作不易,感谢您的支持。
01
讲真,最近看中国女篮一场接着一场的热身赛,我的脑子里一直都在琢磨一个事李缘又首发了?!她直接把“主力后卫”这俩字写到了脸上。哪怕对手强到抬手就进三分,宫鲁鸣还是场场把她往阵容里一摆。
可要说实话,很多球迷真是看得肺都要气炸了。有的场次,李缘各种失误,突破没打出来,三分差点砸到篮筐边缘……弹幕直接刷屏——“让李缘滚出国家队!”、“她怎么还在?”、“看不懂用人!”
场上表现平平,球迷吐槽声一浪接一浪。网络上的“键盘侠”们,甚至把“换人”喊成了每日KPI。难道宫指导就不着急吗?难道他真就看不见这些问题?
但事实完全不是那么回事。
02
宫鲁鸣在用人这事儿上,一直都有章法。你可以说他倔,可以说他“轴”,但你还真挑不出来啥重大用人失误。外行看门道,内行看门槛——有的东西,咱只能从数据和现状里找答案。
咱先看一组数据。女篮现在的后卫线是这样的队长杨力维、王思雨,年纪一晃都到30了。再加李缘25,王佳琦26。
说出来估计你没想到,2028年洛杉矶奥运会,杨力维和王思雨会33岁。还能不能坚持到那天?体能、速度、伤病风险,每一样都可能成“定时炸弹”。这不是在唱衰,而是每一个老将都无法回避的现实。
那有没有更年轻的?王佳琦26,李缘25。按理说王佳琦年轻,但她是真正的“小白赛”,国家队资历几乎等于零。李缘虽然只大一岁,但人家是真“老兵”——2018年,18岁入选国家队,亚运会冠军、亚洲杯、奥运会、世界杯……队友换了三拨,她一直没下来过。
你说,这样的资历累积,怎么可能轻轻松松就放弃?
03
这个故事里最大的冲突点,就是球迷与主帅的用人哲学之争。
球迷着急、主帅沉得住。有时候你骂归骂,看细节,宫指导明显是在提前布局。为啥?三年后奥运会,就是靠现在争取来的经验。杨力维、王思雨还可以做“定海神针”,但三年后呢?国家队绝不能等两位“大姐大”打不动了才临时抱佛脚,到那时推谁上?
宫指导的用人逻辑其实很现实
现在场上让李缘多吃苦,多被质疑,多适应主力的压力,哪怕一场拉胯两场迷失,但更多的机会就是给未来攒底气。不趁着这段“安全期”折腾,哪有成长的空间?
其实大家仔细不止一次宫鲁鸣在采访中提过——年轻球员再“犯错”,也得顶上来。球队的未来,不能只靠一两个人。谁都有过“拉胯期”,你不让她现在锻炼,下次大的舞台,你又舍得让个“新兵蛋子”去送人头吗?
04
咱还是得说李缘本人的表现。有表现“爆拉胯”的时候,也有打得还不错的场次。很多球迷骂归骂,但要是拿她跟世界顶级比,确实有差距,可你要是从整个中国女篮球员里翻,她还真就属于经验值排得上号的。
还有一点大家不能忽视——从培养体系来说,中国女篮后卫线断档严重。王思雨、杨力维已经是“黄金一代”,但再往下,真有几个拿得出手的吗?今年联赛,你们数一数,谁能接棒?真的屈指可数。
这就是目前的无奈想换没得换,不换又气人。一直说“用最好的队员,争最好的成绩”,可现实比理想骨感太多。
05
不少网友留言说“国家队不是陪练场!”“拉谁来都是主力,凭啥给她特权?”
这种声音真不少。但你把自己想象成教练,三年后奥运新老交替不可避免,国家队的梯队建设等不起、绕不过。关键赛场上,不练出来的年轻球员真到时候扛得住吗?谁敢拍胸脯保证?
做决策其实非常煎熬,你想着眼前成绩,怕被骂,想着未来怕栽跟头。但宫鲁鸣显然是咬着牙,坚定走“锻炼主力后卫”的老路。这点必须承认——有魄力。
06
球迷怎么想?其实归根到底都是为了中国女篮好。谁不希望咱们的姑娘们每一场比赛都风风光光,场场赢球、场场发挥神勇?但竞技体育真的不是“只看表现说话”这么简单,尤其是国家队。
我们可以质疑,可以批评,但也别只看一时一事。换了谁来都要练级,李缘经验、资历、潜力都在眼前。你要是不锻炼她,三年后,中国女篮还能有后卫扛大旗吗?
07
说到这里,我还是想听听大家的想法。你支持宫鲁鸣现在“冒着被喷”的风险去坚持李缘吗?你觉得,培养新人到底该多冒点风险,还是安全第一?
这事,我一个人想不明白。想听听你们的观点,大伙儿评论区聊聊吧。这波后卫“保送主力”、争议四起,你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