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78年10月,中央对河南领导班子进行人事调整,刘建勋被宣布调往中央另行分配工作,段君毅、胡立教、刘杰等组成新的河南省委领导班子,其中,段君毅出任河南省委第一书记、河南省革委会主任、河南省军区第一政委,成为河南省党政军的一把手。
后来,段君毅又担任了北京市委书记,那么,段君毅身上究竟有什么故事呢?
段君毅出生于山东省濮县白衣阁村,现属于河南省范县,1910年生人,段君毅生活的那个年代,可以说是中国最动乱的时期,军阀之间混战不休,北伐取得重大成果的蒋介石,还背叛了革命,不多久,日本就发动了对中国的侵略战争,国民党反动派却采取“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这让国人大失所望。
段君毅早年曾就读于山东聊城省立第二中学,后考入中国大学政治经济系,读书期间,段君毅广泛阅读进步书刊与报纸,了解到先进思想,革命的种子在心中逐渐萌发。
面对国民党政府的不作为政策,段君毅非常失望,他认为只有中国共产党才是真正为国为民的政党,因此段君毅决定投入到共产主义的怀抱,于1936年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
当时,红军经过伟大长征已经顺利转移到陕北地区,延安成为有志青年向往的革命圣地,向党组织靠拢的段君毅自然也不例外。
1937年,也就是抗日战争全面爆发的这一年,段君毅历经千辛万苦来到延安,经过短暂学习后,被派往山东地区进行敌后抗日活动,当时段君毅的职务是八路军一一五师独立旅副旅长与鲁西军区副司令员,不久转至冀鲁豫军区,担任豫东指挥部政治委员,在此期间,段君毅深入群众,带领群众进行抗战,为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重大的贡献。
解放战争开始后,段君毅成为第二野战军的一员,当时段君毅所担任的职务是第二野战军后勤司令部司令员兼政治委员,我们都知道,后勤保障这一块是战争胜负的关键所在,身为后勤司令员的段君毅,充分发挥自己在调度方面的才能,为前线部队调集了大量的物资,为取得全国战争胜利做了大量工作。
新中国成立后,段君毅随二野部队深入大西南,重庆解放后留在当地工作,担任中共重庆市委常委、西南军政委员会财经委员会副主任兼工业部部长等职务,从解放战争开始,邓小平就是段君毅的首长,建国后,邓小平担任的是西南局的书记,到1952年,中央决定将五大行政区首长调到中央任职,其中就有西南局书记邓小平。
邓小平知道段君毅是个难得的人才,便将段君毅推荐给了中央,这一年,段君毅来到北京,出任第一机械工业部副部长,分管基本建设和干部工作。
当时正值一五计划的开局,重工业又是我国工业发展的重中之重,段君毅身上的压力非常大,不过,在段君毅的领导下,我国的工业建设还是取得了令人可喜的成就,第一重型机器厂、第一汽车制造厂、洛阳拖拉机厂等骨干企业先后建立起来,我国的工业体系逐步完善起来。
在工业建设方面取得突出成就的段君毅,获得了中央的高度认可,1960年,段君毅升任第一机械工业部部长,继续领导我国机械工业的发展工作,令人没想到的是,一场大动乱的到来,严重阻碍了我国的经济建设与工业发展,身为一机部部长的段君毅也受到了严重的迫害,不过,段君毅没有低头,仍然与林彪、“四人帮”等进行坚持不懈的斗争。
“四人帮”被粉碎后,段君毅恢复了职务,担任铁道部部长,1978年,段君毅获得一重要任命,他被派往河南接替刘建勋,出任河南省委第一书记,接到中央任命为,段君毅马不停蹄地前往河南。
当时国家工作的重点是进行拨乱反正,平反冤假错案,在段君毅的领导下,河南省的一大批案件得到处理,很多受到迫害的老干部被解放出来。
不过,段君毅并没有在河南待太长时间,只过三年,也就是1981年,段君毅就有了更重要的任命,这一年,段君毅出任北京市委第一书记,兼任北京卫戍区第一政委,成为拱卫京师安全的负责人,这说明中央对段君毅是绝对信任与器重的。
第二年(1982年),段君毅当选为中顾委常委,成为副国级领导人,十年之后(1992年),段君毅才从领导的岗位上退了下来,此时段君毅已经是82岁的老人了,可以说,段君毅为中国革命与建设事业奉献了一生,他的态度,他的为国为民的精神,值得我们后人学习与传承。
2004年3月,段君毅病逝于北京,享年94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