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快忘了他办公室里的样子,只记得他在雪地里张开双臂,满脸是血的模样。
那张照片太有冲击力,以至于人们都觉得祁发宝就该永远活在那个瞬间,活在喀喇昆仑的风雪里。可时间是往前走的,英雄也要下山,也要回到有文件和会议的日常里。最近听说他又有了个新职务,甘肃陇南那个曾经因为交不起学费,差点和大学擦肩而过的穷小子,如今已经是解放军某边防军分区的副司令员,肩上扛着大校军衔。
这职位不低了,管着一片不小的防区。不知道他坐在桌前,处理着那些琐碎的军务时,会不会偶尔想起加勒万河谷冰冷刺骨的河水。那种记忆,大概是一辈子都抹不掉的。2020年6月的那场冲突,事后复盘的报道很多,但文字终究是苍白的。现场只有石头、棍棒和拳脚,我方抱着最大的诚意去沟通,没想到对方早就埋伏好了人。
在那场混战里,祁发宝是第一个冲上去的,也是伤得最重的一个。他身边的四个战友,再也没能回来。这种生离死别,不是电影,是会刻进骨头里的。也正是因为这一冲,让他从一个优秀的边防团长,变成了全国人民都认识的英雄。
其实,部队差点就错过了他。当年大学录取通知书寄到甘肃那个贫困的家里时,他沉默了很久。学费是个天大的难题,去上大学,还是去当兵?最后他选了后者,去最艰苦的地方当兵。这个决定,现在看来,像是一种命运的安排。阿里高原,海拔几千米,空气稀薄得连呼吸都费劲,他却把根扎在了那里,一待就是很多年。
从士兵到军官,一步一个脚印,身上的荣誉也越来越多,一等功,二等功。这些功劳背后,是在巡逻路上掉下冰河的危险,是顶着十几级大风守卫哨卡的孤独。这些事,在他成为“英雄团长”之前,很少有人知道。他只是边防线上一个沉默而坚韧的钉子。
如今,工作岗位调整了,他成了副司令员,管的事更多,视野也更广。但他守卫的地方,其实一直没变。他只是换了个方式,继续盯着那片让他流过血的土地。有人说,英雄最好的归宿,就是被忘记,然后过上平凡的生活。
可对祁发宝这样的人来说,可能不存在真正的“平凡生活”。只要还穿着这身军装,那片雪山就永远在他心里。过去的伤疤,现在的责任,未来的挑战,都交织在一起。他早就把自已的命,和那条边境线捆在了一起。
这事儿你怎么看?英雄回归日常,是幸事还是另一种坚守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