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诈老陈”又发声了,这回点名北京协和医院!想给老陈几个提醒
现在很多人都喜欢在网上种草、拔草、测评各种东西,谁更能说人话,谁就更容易走红。
说到网络测评,就绕不开“反诈老陈”。
这个大哥最近可没闲着,一边评手机、一边试茅台,搞得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结果前两天,他又来了一次“喊话”,而且这次的对象让不少人都愣了一下——北京协和医院。
事情是这样的。
老陈在直播间公开展示自己在某平台买到的所谓“北京协和益生菌冻干粉”,还有一款“北京协和舒茵康蔓越莓益生菌”。
包装上带着“北京协和”几个大字,看着就像跟那家百年老院沾亲带故。
可等老陈仔细一查,发现包装上根本没有北京协和医院的研发、监制字样。
去问客服,客服那边倒是斩钉截铁,说这就是协和研发的。
老陈也没下定论,直接把视频一发,喊话协和医院出来回应——你们到底参与没参与,这东西是正品吗?
不得不说,老陈这波操作很有互联网“话题制造机”的劲儿。
网友们的反应也很真实:“到底是真的假的?”“是不是又是一场品牌擦边球?”其实,稍微留心点新闻就会发现,类似的事情近几年太多了。
早些时候,某知名酒企出个“五星茅台”引发争议,市面上“协和”“同仁堂”出头的保健品、食品也都被盯得死死的。
用大牌医院、老字号的名字做文章,普通人要是不仔细,花了冤枉钱还真不一定能发现问题。
在这件事上,老陈算是说出了不少普通买家的心声。
现在大家消费越来越理性,品牌背书成了很多人下单的关键一环。
可问题也来了:品牌名字被用得太滥,真假难辨。
像协和医院这种在医学界有口皆碑的医院,谁不放心?
谁不信?
但真要是有人打着他们旗号卖产品,普通人真就容易上当。
不过,说到底,老陈的做法也不是没有争议。
有人支持,觉得他敢说敢问,帮大家探路;也有人觉得他这种爆点式喊话未必稳妥,毕竟要是随口一问就把别人品牌名拉进舆论场,万一搞错了,自己也容易被反噬。
其实这种事网上早有前车之鉴。
以前有达人随手扒某品牌“假货”,后来被品牌方拿出认证资料,闹了个大红脸,连账号都差点保不住。
其实,作为一个带点影响力的测评博主,面对这种品牌复杂、信息模糊的商品,真的不能光靠“直觉”发问。
最起码得查一下企业备案、食品药品监督局的相关信息,看看有没有正规授权。
像这类带有“协和”字样的产品,国家早在几年前就专门发过文件,要求医院品牌不能随便授权给第三方搞商业化,尤其保健品、日化产品更是高风险区。
只要查查工商注册、产品批号,很多都能查出些端倪。
像“协和”牌的口罩、营养品,去年就有新闻曝出不少是“擦边球”,甚至有的根本跟医院没半毛钱关系。
再说,喊话视频影响力大,内容一旦有偏差,后续容易引起“反噬”。
如果最终协和医院发声明,确认产品跟自己没有关系,那还好,帮消费者避坑了;可要是人家出面证实确系研发,老陈难免被质疑“蹭热度”“制造恐慌”,自己的声誉也会受损。
现在这年头,网络口碑来得快也去得快。
太多“爆款博主”都是把自己玩进了死胡同。
其实这事放在普通消费者身上也一样。
咱老百姓买东西,最怕的就是信错了品牌。
网上各种打着“权威”旗号的商品,眼花缭乱。
不是谁都能分得清楚真伪,买回家结果吃了亏,反而只能自认倒霉。
与其盲目信广告、靠明星代言,不如学会自己动手查查信息,多看看新闻、查查备案,别让某些商家“擦边”做局。
说到底,老陈这波喊话热度是有的,也提醒了不少人。
但他要真想把“测评赛道”走稳、长远,不能只靠喊口号和率性发问,还是要多点查证、多点谨慎。
毕竟,现在大家对“自媒体带节奏”“网红蹭热度”早就见怪不怪了,一旦出现反转,风评说变就变。
至于协和医院会不会回应,真假到底如何,大家都盼着有个说法。
毕竟,谁都不希望被套路。
你怎么看?
你买过这种“擦边大牌”产品吗?
评论区说说你遇到的坑,有没有什么避雷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