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昂体育

俄乌冲突打得昏天黑地,欧洲这个曾经吹嘘自己是和平典范的地方,却眼睁睁地看着战火在自家后院烧起来。2022年2月24日,俄罗斯对乌克兰动手,欧洲的反应却慢得像老牛拉车,事后制裁、援助忙得团团转,可就是没能在冲突爆发前把火苗掐灭。法国前总理多米尼克·德维尔潘站出来放话,说欧洲这次栽跟头,主要有两个教训:一是没能在冷战后跟俄罗斯好好谈,建立一个靠对话和合作撑起来的新秩序;二是欧洲跟俄罗斯的力量对比失衡,自己太弱,压不住阵脚。这话说得直白又扎心,咱们得好好掰扯掰扯,欧洲到底是怎么掉链子的,将来还能不能

意昂体育

热线电话:

意昂体育

欧洲为什么没能防止俄乌冲突爆发?法国前总理点出两大教训

点击次数:132发布日期:2025-07-10 17:44

俄乌冲突打得昏天黑地,欧洲这个曾经吹嘘自己是和平典范的地方,却眼睁睁地看着战火在自家后院烧起来。2022年2月24日,俄罗斯对乌克兰动手,欧洲的反应却慢得像老牛拉车,事后制裁、援助忙得团团转,可就是没能在冲突爆发前把火苗掐灭。法国前总理多米尼克·德维尔潘站出来放话,说欧洲这次栽跟头,主要有两个教训:一是没能在冷战后跟俄罗斯好好谈,建立一个靠对话和合作撑起来的新秩序;二是欧洲跟俄罗斯的力量对比失衡,自己太弱,压不住阵脚。这话说得直白又扎心,咱们得好好掰扯掰扯,欧洲到底是怎么掉链子的,将来还能不能吸取教训,别再摔同一个坑里。

俄乌冲突的根儿在哪儿?

要弄明白欧洲为啥没拦住这场冲突,先得搞清楚俄乌冲突是怎么来的。这事儿得从苏联解体那会儿说起。1991年,苏联散架,俄罗斯从超级大国跌成个“瘦版”,乌克兰趁机独立。可这两家的关系从来就没断干净,历史、文化、经济绑得死死的。乌克兰西边想靠拢欧洲,东边又跟俄罗斯藕断丝连,这种“脚踩两只船”的状态,早就埋下了火药桶。

俄乌两家的恩怨不是一天两天的事儿。17世纪,乌克兰大片土地被俄罗斯帝国吞并,成了“俄罗斯母亲”的怀抱。苏联时期,乌克兰更是被牢牢焊在苏联的版图上,1930年代的大饥荒、斯大林的铁腕政策,让乌克兰人吃了不少苦头。等到苏联解体,乌克兰想摆脱俄罗斯的影子,可俄罗斯却觉得乌克兰是自家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种“老大哥”和“小弟”的心态,加上历史上的血泪账,注定了两家没法和平分手。

冷战一结束,欧洲和美国觉得自己赢麻了,开始把北约往东边推。1999年,波兰、匈牙利、捷克加入北约;2004年,波罗的海三国、罗马尼亚这些前苏联势力范围的国家也挤了进来。俄罗斯一看,北约都快怼到自己家门口了,心里能不慌吗?2008年,北约在布加勒斯特峰会放话,说乌克兰和格鲁吉亚迟早也能加入,这下彻底把俄罗斯惹毛了。普京那年就警告说,北约东扩是“直接威胁”,可欧洲和美国压根没当回事儿,继续推。

2014年的克里米亚危机是个转折点。乌克兰亲西方的“颜色革命”把亲俄总统赶下台,俄罗斯直接动手,把克里米亚吞了,还支持乌东的分离势力。这事儿让欧洲慌了神,可除了喊几句口号、搞点象征性制裁,也没啥硬招。到了2022年,俄罗斯彻底撕破脸,直接对乌克兰开战,欧洲才发现,之前的“绥靖”政策根本就是养虎为患。

俄乌冲突还有个绕不开的点,就是能源。乌克兰是俄罗斯天然气输往欧洲的重要通道,欧洲一半以上的天然气靠俄罗斯供着。2021年,俄罗斯通过“北溪-1”管道每年往欧洲送550亿立方米天然气,德国、意大利这些工业大国都指着这口饭吃。乌克兰呢,每年靠管道过境费也能赚几十亿美元。可这也成了俄罗斯的筹码,想掐就掐。欧洲明知这种依赖是个大坑,可就是迈不开步子摆脱,结果在冲突爆发时,只能干瞪眼。

欧洲为啥没拦住这场火?

俄乌冲突的导火索烧了这么多年,欧洲作为近邻和大玩家,为啥没能在战火烧起来前把它扑灭?答案不简单,既有历史包袱,也有现实短板。

冷战后,欧洲本来有机会重塑一个包容俄罗斯的安全框架。1990年代,北约和俄罗斯还签了个《北约-俄罗斯基本文件》,说是要“相互尊重、不对抗”。可实际上,北约东扩把俄罗斯越挤越远,俄罗斯的安全焦虑越来越重。普京2007年在慕尼黑安全会议上就公开开炮,说北约东扩是“挑衅”,可欧洲压根没接茬儿。

欧盟这边呢,忙着经济一体化,对安全问题总是“等人救火”。欧盟27个国家,各有各的小算盘,德国怕能源断供,法国想当老大,东欧国家只想抱美国大腿。这种“散装欧洲”在面对俄罗斯时,根本拧不成一股绳。2021年,俄罗斯在乌克兰边境集结10万大军,欧洲还在那儿吵着要不要制裁,动作慢得跟乌龟似的。

欧洲对俄罗斯的态度一直是个“两面派”。一方面,怕俄罗斯这个“熊”发飙,毕竟核武器和军队在那儿摆着;另一方面,又想拉拢俄罗斯做生意,尤其是能源和军火。德国前总理默克尔2010年代推“东方政策”,想靠经济捆绑让俄罗斯听话,可结果是俄罗斯拿了钱照样翻脸。法国这边,马克龙上台后喊着要“重启对俄关系”,2019年还邀请普京去巴黎谈,可这些外交秀压根没解决实质问题。

等到2022年冲突爆发,欧洲才发现,自己对俄罗斯既没硬实力压住,也没软实力感化。制裁倒是上了好几轮,可俄罗斯靠卖油卖气,2022年能源出口收入还涨了38%,达到3430亿美元。欧洲这边呢,天然气价格飙升,老百姓叫苦连天,工业企业关门大吉。这种“杀敌八百,自损一千”的玩法,谁看了都觉得窝囊。

欧洲在安全上靠美国靠得太狠,也是没拦住冲突的一大原因。北约是美国主导的,欧洲国家出了钱出了人,可关键决策还得看华盛顿。2021年底,美国情报说俄罗斯要动手,欧洲还在那儿犹犹豫豫,等着美国先表态。结果,美国一带头制裁,欧洲才跟上,可这时候战火已经烧起来了。

更要命的是,欧洲自己的军事力量拉胯。2022年,欧盟27国的军费加起来也就2600亿欧元,俄罗斯一个国家就花了860亿欧元,还不算它的核武库。欧洲连个像样的联合军队都没有,法国和德国吵着要建“欧洲军”,可十几年过去了,连影子都没见着。这种“腿软”的状态,哪来的底气去拦俄罗斯?

法国前总理的俩教训:扎心但有理

多米尼克·德维尔潘在2022年7月的北京世界和平论坛上,把欧洲的失误总结成两大教训。这老兄当过法国总理,又干过外交部长,看问题眼光毒辣,直戳欧洲的软肋。

德维尔潘第一个教训是,欧洲没能在冷战后跟俄罗斯建一个靠对话和合作撑起来的新秩序。冷战一结束,欧洲和美国觉得自己是大赢家,满脑子想着怎么扩大地盘,把俄罗斯挤到墙角。可俄罗斯不是小国,它有核武器,有资源,骨子里还有大国梦。你老这么挤它,它能不反弹吗?

德维尔潘的意思是,欧洲本该换个思路,跟俄罗斯平起平坐地谈,把安全关切摆桌上解决。比如,冷战后完全可以搞个“欧洲安全大会”,把俄罗斯拉进来,大家一起定规矩。可惜,北约东扩成了主流,俄罗斯被晾在一边,慢慢就从“合作伙伴”变成了“假想敌”。2014年克里米亚危机后,欧洲还想着靠制裁压俄罗斯回头,可这招压根没用,俄罗斯反而更强硬了。

第二个教训是欧洲跟俄罗斯的力量失衡。德维尔潘说得明白,欧洲在军事、经济上都太依赖别人,自己站不直。军事上,北约是美国的“马仔”,欧洲国家出了钱,可打仗还得靠美国大兵。经济上,欧洲对俄罗斯的能源依赖是个死穴。2022年冲突一打起来,欧洲想掐俄罗斯的油气命脉,可自己先疼得嗷嗷叫。

这种失衡让欧洲在面对俄罗斯时底气不足。俄罗斯一看,欧洲既没硬拳头,也没真决心,干脆放手干。德维尔潘警告说,这种弱势不改,欧洲以后还得吃苦头,不光是俄罗斯,别的国家也可能看准这软肋下手。

俄乌冲突打了三年多,还没停的意思。乌克兰被炸得满目疮痍,俄罗斯也没占到啥大便宜,欧洲更是被拖得筋疲力尽。这场乱局让欧洲看清了自己的斤两,也逼着它得想想以后咋走。

德维尔潘说得对,欧洲不能老靠美国当拐棍。军事上,得把“欧洲军”这事儿落实,别老停在口号上。经济上,赶紧找替代能源,别让俄罗斯掐着脖子。2023年,欧盟喊着要投500亿欧元搞可再生能源,这是个好开头,但得快马加鞭,别拖到猴年马月。

对抗没用,欧洲得学会跟俄罗斯坐下来谈。俄罗斯的安全焦虑不是假的,北约东扩确实戳了它的肺管子。德维尔潘提的“新秩序”听着挺虚,可落实下来就是得尊重俄罗斯的底线,别老拿“民主”当大棒敲人。2023年,土耳其和匈牙利还在跟俄罗斯做生意,欧洲与其眼红,不如想想怎么把这路子变成谈判桌上的筹码。

俄乌冲突不光是欧洲的事儿,背后还有中美博弈的影子。俄罗斯跟中国走得近,欧洲要是老跟在美国后面跑,迟早被拖进更大的漩涡。德维尔潘2023年就提醒过,欧洲得有点战略眼光,别光顾着救眼前的火,得想想十年后咋站稳脚跟。

这场冲突让欧洲丢了面子,也伤了里子。可教训摆在这儿,能不能抓住机会翻身,就看欧洲自己了。希望下次再聊这话题时,能看到个不一样的欧洲,别老是“事后诸葛亮”。

参考资料

王德培著. 《地缘战争 历史上的大国冲突》

#优质作者流量激励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