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又有教授跳出来说“汉朝前的中国属于韩国统治”,这事听起来就离谱,网上已经炸开锅了,中国网友和外国网友都觉得荒唐。这不是第一次,类似言论隔三差五就冒出来,今天咱就聊聊这背后到底啥情况。
这位教授姓金,研究东亚史的,他的主张很简单,说夏、商、周、秦这些汉朝前的中国朝代,都是古朝鲜的地盘。他给的理由有三条:第一,古朝鲜据说公元前2333年由檀君建国,地盘包括朝鲜半岛北部和咱们辽宁那边;第二,辽宁和朝鲜半岛挖出来的青铜器长得有点像;第三,韩国一些古书,比如《三国遗事》,里头提到古朝鲜统治过大片地方。听起来好像有点说法,但真能站住脚吗?
先说他的证据,文献这块儿特别虚。韩国古代正史很少,关于古朝鲜的记载大多是后来的书,比如《三国遗事》,这书是中世纪写的,离所谓古朝鲜建国差了上千年。而且里头很多内容是神话,檀君被说成天神的儿子,妈还是个熊变的女人,这跟希腊神话里宙斯生娃有啥区别?反过来看中国,夏商周秦的历史有啥?甲骨文啊,公元前1200年,殷商人在安阳留下几万片甲骨,记着国家大事、打仗、种地,内容详细得不行。汉字从那时候就有谱系了,青铜器、玉器、陶器,考古证据一层接一层。夏朝虽然有争议,但二里头遗址有城墙、有陶器,证明那时候就有王国。证据实打实,谁强谁弱一目了然。
再聊青铜器的事儿,金教授说辽宁和朝鲜半岛的青铜器像,证明古朝鲜统治中原。但考古学家早就说了,中原的青铜文化是影响半岛的,不是反过来。朝鲜半岛的细把铜剑,就是中原短剑的变种,纹路、工艺、冶炼技术都是从渤海湾那边传过去的。辽宁和半岛的青铜器确实像亲戚,但老大是谁?证据指向中原。文化交流不等于统治,这是学界共识,咋能硬说成“统治”呢?
国际上咋看这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还有各国考古学者,都认定古朝鲜就是半岛本地的一个王国。长城、故宫、殷墟这些世界遗产,都是以中国名义申报的,朝鲜半岛的高句丽墓群也是以本地遗产申报,没人说古朝鲜统治过中国。韩国国内的主流历史学家,大多也不认这种极端说法,网上韩国网友还自嘲:“别丢人了,管好自家历史不行吗?”
那为啥这种争议老是冒出来?跟韩国近现代历史有关系。20世纪初,韩国被日本殖民,民族自信心受打击,独立后就特别想证明自己祖先牛,民族主义情绪很强。于是“古朝鲜”就被神话了,高句丽、渤海国这些历史遗产,被当成民族身份的象征。这种“抢历史”的现象不只韩国有,世界上很多国家在民族危机时都爱夸大祖先,韩国只是更明显罢了。
历史上的中韩,其实交流不少。高句丽既是中国地方政权,也影响了朝鲜民族,渤海国、百济、新罗这些,都是跨国跨民族的历史现象。但交流不等于归属,影响不等于统治。得看考古证据、文献记录和国际规范,不能光靠想象或者民间传说,更不能拿来搞政治。
现实里这种争议影响大吗?其实不大。国际社会,包括中韩、欧美、日本,更关心实际利益。2023年中韩贸易额超3000亿美元,人来人往多得很,高科技、汽车、文化、影视合作一大堆。偶尔的历史争议,改不了合作的大方向。
不过这事也提醒咱们,历史认知的分歧还在。对中国来说,坚定文化自信、保护好考古资源、提高国际话语权,才是最硬的回应。历史有证据,瞎编站不住脚。网友还调侃呢:“下次是不是说埃及金字塔也是韩国的?”这话虽是玩笑,但点透了历史不能乱来的道理。
中国五千年文明,从没断过,甲骨文、青铜器、长城、故宫,哪样不是国际公认的证据?韩国也有自己的历史骄傲,新罗统一三国、高丽抗外敌、现代韩流火遍全球,咱都能互相学习、合作共赢。但历史是历史,现实是现实,不能随便改,也不能拿来刷存在感。想赢得尊重,靠的是实力,不是嘴上说说。
外国网友为啥反应这么一致?现在信息传得快,历史瞎编立马就被怼。Reddit、Quora、YouTube上,外国网友对历史造假零容忍,有人问:“韩国真统治过中国,孔子咋没去朝鲜学文化?”还有人提韩国端午节申遗的事,全球媒体都觉得扯淡。韩国年轻人也挺现实,网上有人说:“与其编神话,不如想想咋搞好经济。”他们更关心工作、生活、科技,对这种“历史扩张”没啥兴趣。
历史到底归谁?证据说了算,文献、考古、国际共识,不是谁嗓子大谁就赢。中国历史有完整证据链,夏商周秦汉,文献和实物都在,汉字、青铜、玉器、陶器,传到今天。韩国也有自己的辉煌,咱两家一起发展、文明互学,才是未来。
中韩关系会被这争议搞乱吗?肯定不会。主流还是合作、交流、和平共赢,这些极端言论就是少数人博眼球罢了。时间会证明,历史得回归理性,文明靠交流才会更强。咱中国人有文化自信,面对这种“抢历史”,不用急也不用气,证据和文明会说话。
下次再有这种争议,笑笑得了。世界看得清楚,历史不是嘴编出来的,证据和理性才是最硬的根基。咱和韩国,各走各的文明路,实事求是,历史自然会回到它该在的地方。